品味人生12講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品味人生12講

作者:傅佩榮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28日
ISBN:978986479549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40元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新作
  ★尋找與安排人生的重心,找到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當我們用一隻眼睛看著未來,就只剩下一隻眼睛看著現在。
  必須兩眼都看著現在,才能走穩每一步。

  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

  同樣的一生,有人活得多采多姿,有人活得黯然神傷;同樣的一天,有人過得充實美好,有人過得了無生趣。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追求幸福之心並無差異。幸福的定義可能言人人殊,但是它與人的自我實現必有密切關係。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逆境,應付每天的困難都措手不及。如何認識及提升自己的抗壓力,使自己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努力攀上人生的頂峰?

  活著,就須不斷自我超越。經營充實的生活,當務之急是激發潛能、培養創意、堅定信心,才有能力在充滿變化的世局中,讓身體像行雲一般自在,心靈像流水一樣自由,活得灑脫而愉快。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後轉向研究儒家、道家與易經……等哲學。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12個主題,開啟創意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1.創意人生靠自己
  在這個焦慮與憂鬱的世代,可以重新閱讀《論語》,把握創新的契機,由「知、情、意」三方面開發自己的潛能。

  2.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實踐哲學智慧,自我提升;培養嗜好,增加生活趣味,就能超脫執著局限、優游適意活在當下。

  3.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哪裡有困難,就從哪裡站起來,主動對生命負起責任。選擇目標去奮鬥,建立自信正面的人生觀,活出生命的光彩。

  4.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處於變動拼湊的新社會形態,應讓理性和智慧引領人生,以「約、恕、儉、敬」自我約束,借用哲學家的智慧反思自身。

  5.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遇上情感上的衝擊,應尋求宗教寄託,並理性給予支持力量,更要確立人生的價值觀,掌握生命藍圖。

  6.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人生在世,要設法掌握生存、生活、生命三個世界,選出自己珍惜的價值,期許自己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7.豐富的趣味人生
  從孔子的休閒精神、荷蘭人的週休時光,了解休閒生活的智慧,從中肯定生命存在之喜樂,體驗生命的完整,思考回歸生命原點。

  8.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生命有限,值得珍視。掌握生命的意義,謙卑地做出情感抉擇。持續尋找心靈能量,從「身心」往「靈」的方向發展。

  9.拓展人際視野
  了解自我防衛系統如何運作,才能探討如何拓展人際視野。慎選來往的人,與他們一起成長,努力朝新的目標、新的境界發展。

  10.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逆境是客觀存在的,需拓展心與靈的彈性,若處之有道,何懼逆境。我們應仿效孔子德行,提高逆境智商,用智慧面對逆境,維持生命的動力。

  11.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了解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三階段、成長階段面臨的考驗,以及如何著手進行生涯規畫,並鼓勵其自由選擇、有負任責的勇氣。

  12.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後現代社會的人一方面得到解脫的機會,但也帶來全新的責任。應設定目標,活在當下;提升審美品味,但求任心自在。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自 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傅佩榮
第一講:創意人生靠自己
第二講: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第三講: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第四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第五講: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第六講: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第七講:豐富的趣味人生
第八講: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第九講:拓展人際視野
第十講: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第十一講: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第十二講: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自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傅佩榮

  品味人生,需要一個出發點與明確方向,中間則是不斷成長的心靈世界。

  先說出發點。年輕時接觸西方哲學,無知者無畏,對於不管多麼偉大的人物與著作,只問能不能有幾句話給我啟發,而不擔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第一次聽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我立刻聯想起一句應該接下去的話:「要改變命運,先改造性格。」這兩句話就成為我年輕時的座右銘。於是,我這一生有了任務:要改造自己。這個任務是持續一生的,我採用的方法是學習、思考與實踐。

  有了出發點,還需要一個明確方向。讀到卡繆在《誤會》中說的,「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我當下心領神會,要把幸福與責任緊密相聯。沒有人不追求幸福,但是若離開責任,幸福顯得蒼白而空洞。責任的對象呢?由近及遠,關鍵在於:有哪些選項,以及如何選擇。事實上,人往往是「被選擇的」。我在許多被選擇去完成的工作中,選擇一項我在當時覺得自己「能夠做、應該做、願意做」的。「責任」兩個字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讓人生沒有懶散的藉口與無聊的機會。

  接著,談到心靈世界的成長。在這方面我比較幸運,四十年的教學生涯,所做的是「閱讀、研究、寫作、演講」這幾件同質性很高的活動。我所請益的主要是哲學家,但哲學家,不論西方的或中國的,總是智慧過人又各申己見,讓後學者覺得無所適從。我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了「三受」的考驗,從忍受到接受,再從接受到享受。而享受的另一意義即是品味。

  我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在進入中年的階段,轉向研究中國哲學,主要是儒家、道家與易經。這個階段最深刻的快樂是可以兼顧品味與創意。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信心去「溫故知新」與「返本開新」。我在這個領域的心得已有不少專書發表,可以驗證我的心靈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我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且曾經對社會大眾的公開演講中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這些演講中,有兩個系列特別受到注意,就是「創意人生」與「品味人生」,合起來共十二講。現在,單單就各講題目看來,就使我想起當時如何選擇主題、蒐集資料、安排內容、具體陳述的過程。

  我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但往往也因為學生及朋友的要求而被動去準備某些課題。後者為我帶來的收穫與樂趣更大,因為哲學不能脫離人生,沒有這些同道的鼓勵與反饋,我怎能不變成一個書呆子?

  在整理這些講稿時,我發現其中有不少重複的故事、案例與比喻。這是由於我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以及所念的書不夠落實。我已經盡力修訂或調整這些地方了。每次出版新書,內心都深覺幸運,洋溢著感恩之情。我樂於與同代的朋友分享自己品味人生的出發點、明確方向與心路歷程,我珍惜這樣的機緣。

優游適意活在當下 莊子是宋國人,宋國的祖先是殷商的後代,對周朝而言算是「亡國之臣」。再加上是小國,國力並不強大,時常成為被攻打的對象,戰國時期宋國四度被當成戰場,可想而知民生凋敝,宋國人也因此常受嘲弄,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揠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等故事的主角都是宋國農夫。莊子不但生活在這樣的處境下,他的生活也很窮困,但他懂得自得其樂。他曾經夢到一隻自在飛舞的蝴蝶,使他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醒來一看,發現自己還是僵臥不動的莊子,不知道是他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子?(《莊子.齊物論》) 西方也有類似的故事,白天享樂的國王,夜裡夢見自己變成牧童,辛苦地牧羊;白天辛苦牧羊的牧童,夜裡夢見自己變成可以盡情享樂的國王。究竟是做國王好,還是做牧童好?這時還不如當個牧童,把該受的苦先受完,晚上才能好好享受美夢。辛苦工作一天,睡眠是一種安慰、補償與鼓勵。耶穌說,太陽下山時就把煩惱丟開,一天的苦夠一天受了,如果把今天的苦留到明天,明天又有新的苦,人生豈不是苦上加苦?電影「亂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遭遇南北戰爭複雜的情況,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最後也只能說:「明天再想吧!」人生的問題層出不窮,今天能平安度過就不錯了,一天有一天的煩惱,活在當下並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上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