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諾貝爾獎得主一起穿越時空的十二堂科學課──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啟動自主學習,掌握科學閱讀素養力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與諾貝爾獎得主一起穿越時空的十二堂科學課──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啟動自主學習,掌握科學閱讀素養力

作者:巴里•馬歇爾洛娜・亨德利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4日
ISBN:978957854449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69元

絕對不要忽略平凡的事物,那可能是你獲得諾貝爾獎的線索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巴里•馬歇爾親撰

諾貝爾獎得主親自對話,示範科學素養
建立閱讀理解的最佳讀物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十二堂跨領域科學課程+十二個在家就能做的實驗
108課綱最佳延伸書單,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跨領域學習必備

入圍西澳大利亞總理圖書獎童書類
入圍皇家學會青年圖書獎

=本書特色=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巴里•馬歇爾親自撰寫,由科學家本人帶領小讀者走進科學世界。
★傳遞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理解、閱讀能力,養成善用科學知識與方法之能力。
★融合來自醫學、物理、生物、化學等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可作為中小學課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延伸教材。
★13篇「來點小知識」單元:內含歷屆諾貝爾獎相關知識,增廣見聞。
★12篇「動手試試看」單元:運用書中提到的科學內容,延伸在家就能做的實驗,鍛鍊觀察力、思考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適讀年齡:中年級以上,無注音
★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生物、物理、化學
★關鍵字:科學人物傳記、科學實驗、科學研究、跨領域學習、諾貝爾獎

=各界推薦=
何憶婷 臺南市立中山國中教師
陳昭珍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講座教授/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召集人
黃偉誠 新北市海山國小自然科老師
童師薇 臺中市大墩國中生物科教師
靳知勤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特聘教授
鄭永銘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版主
盧俊良 「阿魯米玩科學」版主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瑪里‧居禮、弗萊明……
看見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創造科學奇蹟的那一刻:
他,讓鐵達尼號可以對外發出求救訊號,
他,讓原本無法治癒的胃潰瘍能夠完全根治,
她,讓致命癌症有了全新的治療方法,
他,拯救了數百萬人免於缺糧餓死……
一起來認識諾貝爾獎得主們改變世界的科學成就!

瑪麗是位熱愛做實驗的小小科學家,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拿到諾貝爾獎。這一天,她誤闖一場祕密集會,沒想到就此與她心目中的英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巴里・馬歇爾教授展開了神奇的旅行。

他們一起穿越時空,拜訪不同時代的諾貝爾獎得主,親自面對面談話。藥學家葛楚德・艾利恩說起以前女性要成為科學家有多麼困難,弗萊明解釋青黴素是怎麼拯救成千上萬的性命,物理學家錢卓斯卡漫談恆星的死亡過程,克里克與華生講解DNA的構造與複製方法……

十二位以上近代最重要科學大人物如何創造出影響全人類的偉大發明?加上十二個在家就能做的實驗,讓你知道光速有多快,還能親自萃取DNA,好玩又有趣。橫跨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多觸角學習,培養科學思考能力!

=好評推薦=
就像邀請到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開授「十二堂不想下課的科學課」,讓讀者閱讀理解、實驗推論、統整思考科學知識......了解每位科學家不同的生命歷程、研究背景及科學發現背後的祕辛,知曉科學必須涵蓋:觀察、假設、驗證三要素,並同時確定科學家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感──研究科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得獎,而是讓世界因科學的發展而更美好。──童師薇(臺中市大墩國中生物科教師)

書中瑪麗與巴里親訪十二位以上的大師,如身歷其境般的走進各種不同的領域。在對話中,科學家也以敘述的方式,說明自己所從事的探究;比起我們常在教科書中的第三人稱中性立場而言,科學家的現身說法更顯明這個專業屬於人類活動一部分的特質。它並非只是象牙塔中的構思,也不是雲端中的想像;而是藉著腦子去想、手中設計、逐步踏實,從抽象到具體的建構歷程。──靳知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特聘教授)

作者簡介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一九五〇年出生於澳洲的採礦小鎮,高中畢業後進入醫學院,之後成為醫生、西澳大學微生物學教授。一九八一年與羅賓・華倫相遇,就此開始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馬歇爾與華倫發現了胃潰瘍由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並且能用抗生素治療,因此共同獲得二〇〇五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他們一開始提出這個理論時,受到許多質疑。為了取信於大眾,馬歇爾利用自己進行人體實驗,喝下細菌後的第三天,果然發病,並從他的胃中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驗證了他們的假說。馬歇爾也獲得了世界各地醫學界的諸多獎項,並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牛津大學也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目前他仍持續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鑽研其流行病學、基因、診斷以及治療方法。馬歇爾與華倫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於二〇〇七年設立馬歇爾研究中心,進行各式各樣的醫學研究。洛娜・亨德利Lorna Hendry澳洲童書作者、編輯、平面設計師和老師,大學時期研讀科學。她熱愛挑戰,希望能讓科學變得有趣及容易理解。洛娜寫過多樣主題書籍,從企鵝、瀕危動物、人體到遺傳學都有。她的著作《龐大的基因書》入圍澳洲教育出版獎,《左與右》也被澳大利亞兒童讀物理事會列為年度風雲圖書。譯者簡介竹蜻蜓臺灣大學動物所碩士,曾任出版社科學編輯。喜歡探索未知,最愛的是大海與動物。[email protected]繪者簡介伯納德・卡雷歐Bernard Caleo澳洲漫畫家,五歲時在圖書館發現了「丁丁歷險記」系列漫畫,影響了他整個人生。在這些日子裡,他畫圖、寫文章,也畫漫畫。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十二堂有趣又充實的科學課
◆一切都是相對的──艾伯特・愛因斯坦(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
◆諾貝爾家族──瑪里・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1911年化學獎得主)
◆奇蹟年代──古烈爾莫・馬可尼(1909年物理學獎得主)
◆生命的祕密──法蘭西斯・克里克、詹姆斯・華生、莫里斯・威爾金斯(1962年生醫獎得主)
◆神奇之藥──亞歷山大・弗萊明(1945年生醫獎得主)
◆古籍有新藥──屠呦呦(2015年生醫獎得主)
◆我們都是星星組成的──蘇布拉馬尼安・錢卓斯卡(1983年物理學獎得主)
◆一生的志業──葛楚德・艾利恩(1988年生醫獎得主)
◆餵養世界的綠色革命──諾曼・布勞格(1970年和平獎得主)
◆細胞夫人──麗塔・李維蒙塔希妮(1986年生醫獎得主)
◆迷你分子機器──尚皮耶・索瓦、福瑞澤・史托達特、伯納德・費倫加(2016年化學獎得主)
◆相信你的腸胃──巴里・馬歇爾、羅賓・華倫(2005年生醫獎得主)

專家導讀一
十二堂不想下課的科學課
文/童師薇(臺中市大墩國中生物科教師)
對教授自然科學的老師來說,有效的科學教學,應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意願為起點,從既有經驗出發,主動閱讀思考,使學生具備科學核心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的能力。而由二〇〇五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巴里·馬歇爾親自撰寫的這本書,就像邀請到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開授「十二堂不想下課的科學課」,讓讀者閱讀理解、實驗推論、統整思考科學知識。
故事中的主角瑪麗,是一位對科學具備高度興趣的十歲小女孩,保持著一個簡單的中心追求──如何獲得諾貝爾獎?隨著巴里·馬歇爾一起穿越時空,拜訪不同時代的諾貝爾獎得主,了解每位科學家不同的生命歷程、研究背景及科學發現背後的祕辛,知曉科學必須涵蓋:觀察、假設、驗證三要素,並同時確定科學家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感──研究科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得獎,而是讓世界因科學的發展而更美好。
值得讀者閱讀時特別留意的是,書中科學家不因瑪麗年紀小,耐心且專心的回答她提出的疑問,並給予最真切的建議。像是發明抗生素的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一次意外的發現,而導致拯救成千上萬人的藥物憑空出世,他告訴瑪麗「絕對不要忽略任何看起來不尋常的事物,那有可能是帶領妳前往重要發現的線索」;而解開DNA結構之謎的法蘭西斯·克里克則強調「我們沒有人可以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到。以及不要看輕那些看起來與妳不同的人」;一〇二歲高齡仍發表科學論文的細胞夫人──麗塔·李維蒙塔希妮則提醒瑪麗「妳想要擁有自己的發現,妳必須學會無所畏懼,不要害怕為未來做出自己的決定」;而第一位榮獲兩座諾貝爾獎的瑪里·居禮則以母親的身分叮嚀:「想踏上探險之旅永不嫌太年輕,科學教育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的。」
如果你是喜歡實驗課或者是對動手實作充滿興趣的學生,這本書不只介紹科學家們的生平貢獻,每章節後的「來點小知識」、「動手試試看」更提供許多延伸知識與有趣的實驗,而其共同點是不需要依靠專業的實驗設備,只要在家中準備些器材,邀請父母陪同,甚至同儕合作,就可以完成與諾貝爾獎得主概念相似、淺入深出的實驗,帶著輕鬆愉快的心,學會深奧的理論與科學的脈絡,培養求真求實的精神,以及科學正向的態度。
聰明的你閱讀完本書後也可以試著想想:
一、如果遇到像瑪麗一樣,想要獲得諾貝爾獎榮耀的夥伴,你會給他們什麼科學上的忠告呢?
二、你還知道哪些歷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試著檢索資訊,運用故事中的情境摹寫,完成一篇馬歇爾與瑪麗的時空探險之旅。

專家導讀二
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世界
文/靳知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特聘教授)
如同搭乘時空穿梭機,主人翁──瑪麗與巴里帶著我們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科學家之間遊歷,非僅親訪,還與他們做了一席交談。從對話中可以知曉,科學家生活中所關切的事物,以及他們時而澎湃、時而沉靜的情感與個性。在好奇中窺探諾貝爾獎得主的初心,從與他們的生活言談中,了解一個大師軀殼裡所懷深邃思考的心,以及無窮寬廣的世界,並非遙不可及。我們也知其如赤子般的有著情緒、喜好及感受;他們也愛與一般大眾談話,更想把自己的發現傳達給自己的同好,也期盼培養後來之人,好使這般科學的思考與習慣永續下去。
書中瑪麗與巴里親訪十二位以上的大師,如身歷其境般的走進各種不同的領域。在對話中,科學家也以敘述的方式,說明自己所從事的探究;比起我們常在教科書中的第三人稱中性立場而言,科學家的現身說法更展現這個專業屬於人類活動一部分的特質。它並非只是象牙塔中的構思,也不是雲端中的想像;而是藉著腦子去想、手中設計、逐步踏實,從抽象到具體的建構歷程。在看這一段科學家實驗室的工作記事時,讀者可以好好體會這樣的氛圍。
本書中的每一單元後,附有「動手試試看」專欄,讓讀者讀過每一段科學家的故事後,藉著進一步的實驗歷程,深化對主題的應用與理解。
最難能可貴的是瑪麗與巴里在與科學家的對話中,也揭露他們對於科學生涯中的雋語、所當持守的信念與態度!即使讀者未來不見得都會進入科學領域,但本書從跨領域智慧給我們的共同啟示是:堅持、真誠與守恆。
諾貝爾獎是學術研究的桂冠,是一般人仰之彌高的殿堂,然而如初生之犢般,張大一雙眼的觀望,如在地仰望雲霓一般,於天邊可彩繪出一道彩虹,為孩子開創出一個通往科學理解的階梯。這本書就是以瑪麗和巴里的眼與心,帶著小讀者,一起拜訪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世界。和他(她)們聊天、問他(她)們問題,好了解這些人所從事的工作究竟是何等令人著迷!
總言之,這本書的內容文字簡潔,語詞流暢,如時空再現,行雲流水於富含生活智慧的情境脈絡中。除了讓讀者認識諾貝爾獎得主的卓越貢獻外,也體驗他(她)們所面對的問題、以何種態度解決、在過程中的峰迴路轉,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限制。讀者可多就對話中的語境,感受頂尖科研人員的心靈。一句話:這是一本看得見心血、有內容、富含情感與智慧的科普讀物。值得閱讀體會!
 

一切都是相對的——艾伯特.愛因斯坦一九二一年物理學獎得主 …… 巴里發出了勝利的吶喊:「找到了!我終於掌握到使用方法了。」他再次按下按鈕,接著他們被傳送到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裡頭有一張堆滿紙張的小桌子。 巴里低聲說道:「這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時機,我們可能打擾他工作了。現在我們在一九〇五年的瑞士。」 一位有著深色捲髮的大鬍子男人突然從紙堆後面出現,對他們笑得很燦爛。「瑪麗!」他說:「很高興妳又來了。但是妳縮水了!」 巴里皺著眉對他說:「艾伯特,她才十歲。」 「當然!是我弄錯了。我有點混亂。有太多事情在我心中打轉,這所有的工作⋯⋯」他胡亂的比了比周圍那堆紙。 …… 瑪麗看向巴里。「我現在不知道了。我以前認為時間就是秒、分鐘、小時、天和年,所有時間都會過去並永遠消逝。但現在不確定了。時間比我想的複雜多了。」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沒錯!妳知道當妳移動得愈快、時間就流逝得愈慢嗎?妳剛才說妳幾歲?十歲嗎?」 瑪麗點點頭。 「想像今天妳離開地球,以最快速的方式移動,例如以光速的99.5%旅行五年。是妳的五年!這一點很重要。這段時間對妳來說像是五年。但當妳回到地球時,妳會是幾歲呢?」 「這很簡單啊,我到時候會是十五歲。」 「沒錯。但因為妳的運動,妳的時間走得比妳在地球上的朋友的時間慢。對他們來說,已經過了五十年。想像一下,他們全都滿臉皺紋且衰老。甚至比巴里還老。」 瑪麗皺起眉頭說:「但這表示……我走得比一般的時間還快。」 「沒錯!時空旅行到未來並不難。嗯,有一天啦。」 …… 愛因斯坦看起來很慌張。他說:「你們最好快點離開。妳是來徵詢建議的,對不對?我能告訴妳最好的事就是——妳擁有充裕的時間。有些問題無法在幾週或幾個月內解決,有的要花上十或二十年。但是,只要妳找到答案,它將會簡單又美麗。這個宇宙熱愛簡單。小瑪麗,我們會再見面的,相信我。或許是在美國。美國人將會喜愛我。我要變成名人了!」面對驚訝的瑪麗,愛因斯坦突然對她挑了挑眉並吐舌頭。「我的臉會永遠印在T恤上。」 諾貝爾家族——瑪里.居禮一九〇三年物理學獎、一九一一年化學獎得主 …… 「接下來要拜訪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也是第一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同時是唯一得到兩個不同科學獎項的獲獎人。厲害吧。」巴里的聲音逐漸消散,眼神放空,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