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
愈是想找到「最好」的,
就會讓你愈失望、愈後悔、愈痛苦。
人生哪,需要的不是最好,不錯就好!
#文壇心靈醫師 王溢嘉,最新溫柔生命書寫
一起找回內心的寧靜
「所謂的生命意義,究竟是什麼?」
作家王溢嘉回溯個人生命不同階段的經驗,再次對生命提出疑問。在費心追尋最理想、最幸福、最美好的人生後,他領悟極致之「最」看似存在,卻不可求。
人生是自己的,對既有人生感到滿足,反歸專注自身,不再東張西望。不管怎樣,自己存在的意義,自己說了算。
如果我們「有人可以愛」、「有事可以做」、「有理想可以追尋」,
人生是否就能好過一點?
【關於生活態度,他說】
「只有擺脫他人的價值體系,一個人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生活,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關於心靈平靜,他說】
「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有一顆寧靜的心,覺得這個世界亂糟糟,不要怪世界,應該怪自己失去了寧靜的心。」
【關於逆境曲折,他說】
「所有邁向巔峰的道路也都是曲折的,不管它是自然界的高峰或人生的巔峰。」
【關於活在當下,他說】
「活在當下並不是要人完全忘記過去、無視未來。而是在無數的當下中,有些是專門用來緬懷過去或策劃未來的。」
本書特色
輯一「心弦迴音」
以個人生命歷程中的特殊經驗,反思生命中的吉光。
輯二「旅途漫思」
分享近年旅遊,在親臨其境後,校正過往對景點的想像。
輯三「對酌斯人」
寫人,寫物,也寫自己認同的生活態度。遙邀傅斯年、張幼儀、狄金生、柴契爾夫人、大江健三郎等人物來心靈對談、酒後吐心聲。
輯四「紅塵拾花」
生命意義、發揮潛能、實現夢想、活在當下、人生無常等問題,也許沒有唯一最正確的答案,卻能有屬於自己的解方。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凌性傑(作家)
彭樹君(作家)
劉冠吟(前小日子社長‧聯合報專欄作家)
蔡淇華(作家)
瞿欣怡(作家)
作者簡介
王溢嘉
1950年生於台中市,台大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牛頓》《台北評論》等十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歷任《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社及野鵝出版社社長等職。
著作有《實習醫師手記》《蟲洞書簡》《古典今看》《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莊子陪你走紅塵》《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活用禪:豁然開朗的人生整理數》《誰伸出看不見的手?:中國人的命理玄機》《問世間,性是何物?:中國文化裡的情與色》《青春第二課》《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新編蟲洞書簡》《六祖壇經4.0:覺醒、實踐、療癒、超越》《論語不一樣:需要正能量的時代,正好讀孔子》《新編古典今看》《浮世短歌:這次,多談點自己》等四十餘種,涵蓋散文、中國經典詮釋、心理、文化評論、科學論述等範疇,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
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多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文教科書中,寫作具有多種風格,寓教於樂、言簡意賅,賦予經典典籍不一樣的眼光,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臉書搜尋:「王溢嘉的人文天地」
序 紅塵阡陌裡,風景不錯看
輯一、心弦迴音
撫劍獨行遊:我的人生書
雨中禪寺的夜思與深夢
在小鎮的燭光下遇見先知
燈下,展讀我的生命密碼
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告白
逆行中,發現的意外驚喜
生命,因曲折而美麗
網路世界裡的有待與無待
快樂是我的義務,也是決心
想和馬戲團一起離開的人
輯二、旅途漫思
多瑙河畔,一個旅人的藍色遐思
金字塔前,人面獅身像對我微笑
蓮花十字架送給我的登山寶訓
明治神宮裡的一場慢活婚禮
秋夜,在基隆港邊的觀想
老鷹酒吧與DNA雙螺旋之祕
華府越戰紀念碑的「中國元素」?
風獅爺啊,我是否想太多?
在蘭卡斯特,與俗世劃清界線
一棵老柏樹,傲立於北京孔廟
輯三、對酌斯人
吳大猷教我的另一種物理學
隔著石壁綻放的孤花狄金生
解構張幼儀的人間十二月天
黃昏裡的野鴿子,回首王尚義
老頑童劉其偉的斜槓人生
傅斯年的鐘聲敲成了絕響
女士我不轉彎的柴契爾夫人
走出自己人生路的兩位聰明人
大江健三郎被拷問的靈魂
孤獨的先行者:懷念李哲洋
輯四、紅塵拾花
生命意義,自己說的算
活在當下,觸目即是菩提
那些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人
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軍?
有人爬了千座小山,有人走完長城
我心如明鏡,我心似大海
放下.放著.換個方式重新提起
虛心求缺:小滿與留白的人生
黑白無常捎來的兩個訊息
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
序
紅塵阡陌裡,風景不錯看
本書是從我在方格子寫作平台專題「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的百餘篇文章中篩選出四十篇結集而成。
「紅塵」表示我談的是人間事,是跟自己及大家的生活相關的事;「阡陌」是希望這些文章能像縱橫交錯的田野小徑,從四面來,往八方去,但又彼此相連,如果站在高處總覽,期待它們能像似一面七彩繽紛的人生織錦。
這也是我到方格子開闢這個新的寫作園地的自我期許,希望能將自己既往人生中自覺有趣、印象深刻、有意義、具啟發性的閱歷,包括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的經驗、工作、閱讀、旅遊、娛樂、人際關係等等,特別是對它們的所思所感,發而為文,為自己留下些紀錄,也樂意能和讀者分享。
我將這些文章分為四大類,第一輯「心弦迴音」,以我個人在生命歷程中的某些特殊經驗,譬如挑燈夜讀、雨中禪寺、小鎮訪友、網路漂泊、親人聚散、晨昏逆行、馬戲表演等,它們在我心中所浮現的漣漪,讓我駐足流連,並在反思中看到生命的吉光。
第二輯「旅途漫思」,談的則是我近些年的旅遊經驗,但無涉旅程,而是對某個景點譬如多瑙河畔的布達佩斯、吉薩的金字塔與人面獅身像、東京明治神宮裡的一場婚禮、劍橋大學的老鷹酒吧等,在親臨其境後產生的一些感觸,正好用來校正我以前對它們的想像。
第三輯「對酌斯人」,寫的都是人物,其中吳大猷、劉奇偉只有數面之緣,杜聰明、李哲洋則有較多接觸,至於王尚義、傅斯年、張幼儀、狄金生、柴契爾夫人、大江健三郎等當然更碰不上頭,我會寫他們主要是因為覺得他們的一些作為讓我心有戚戚,而邀他們來喝杯酒、和大家聊個天。
第四輯「紅塵拾花」,則比較像心靈雞湯、勵志小品,雖多少也是從個人經驗出發,但觸及的卻是生命意義、發揮潛能、實現夢想、活在當下、人生無常等問題。有些作家也許會認為它們太過庸俗而避談,我倒是樂意和大家分享個人及其他人士在這方面的經驗與想法。
書名《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剛好也是本書最後一篇的篇名,也許我下意識裡就是想以它來作為我此時對人生基本看法的一個總結。以前曾費心去思考、追尋什麼最理想、最幸福、最美好的人生,在好高騖遠中孜孜矻矻,但慢慢發現它看似存在、卻根本不可求;在轉而認為「不錯就好」,對自己走過的路、既有的人生心滿意足,不再東張西望,去留意還有沒有「更好的」,那我就會覺得輕鬆許多、自在許多、也愉快許多。讀友如能用這種心情來讀這些文章,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感受吧!
王溢嘉
二○二一年五月
【內文節選一】 人生沒有最好,不錯就好 廣告是一本雜誌重要的收入,我以前工作的《健康世界》月刊每期都有十多頁的彩色廣告,其中有不少是醫藥食品保健類的廣告。在和廣告經理共事聊天中,也知道了這類廣告的一些眉角:所有的廣告都在挖空心思宣揚自己的產品有多好,但政府管理單位為了保護消費者,則會對誇大不實的廣告祭出罰則,其中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的是禁用「最」字,譬如「最好」、「最美」、「最有效」、「最先進」、「最優秀」、「最佳選擇」等等,其他像「世界第一」、「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之類也都在禁止之列。 覺得它有意思,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邏輯思辯問題。你說你「最好」,根據的是什麼?在這個世界上,跟你類似的東西不計其數(不用說古往今來了),你都一一分析研究過嗎?而且每樣東西都有好幾個面向,每個面向你都考慮比較過嗎?如果沒有,那麼你說的「最好」,不僅是誇大不實,而且還是存心「欺騙世人」。 有些人也許會說這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故意找碴,但有關單位如果根據這個「最」字來處罰你,你也只能自知「理虧」,而難以「狡辯」。不過若換在其他地方用「最」字,特別是跟人情相關的領域,譬如「最珍貴的禮物」、「最纏綿悱惻的戀情」、「最幸福的人生」、「最完美的人格」,大家不僅不以為怪,反而會認為少了個「最」字就不動聽,甚至沒誠意。很少人想過,這樣的「最」其實是沒有經過動腦、言不由衷的虛詞。 近年來,我已不斷提醒自己,在寫文章時盡量避免再用「最」字,但也許積習難改,還是經常會疏忽掉;不過在思考跟自己相關的問題時,少做「最」方面的考量則已有些進步。我不再費心去思考、盤算什麼才是對我「最好」、「最明智」、「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或選擇,改而認為「不錯就好」。結果,「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還可以啦!」成了我在這些場合最常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