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是要害死你!人際關係地獄求生指南,破解酸民、小人、腹黑狂的心理機制,不再腹背受敵而鮮血淋漓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有人就是要害死你!人際關係地獄求生指南,破解酸民、小人、腹黑狂的心理機制,不再腹背受敵而鮮血淋漓

作者:榎本博明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28日
ISBN:9789573281559
語言:繁體中文

小心你身邊的「腹黑害人狂」!
本書一次傳授不被他人「衝康」的密技!
!! CAUTION !!
絕對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讀這本書!
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關係親近還是疏遠,
人心隔肚皮,永遠都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哪天被人背後插刀放箭,或是遇到翻臉比翻書還快上好幾倍者都不意外。
但最可怕的是,那個企圖要陷害你的腹黑小人,
正掬著笑臉地在你身邊,以一種友好或弱勢的態度接近你。
可當你回過神來,為時已晚……

  關係越親近,他們越有可能翻臉傷害你。
  而現代人得了執著於「橫向平等」的病,越突出就越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我們可以怎麼樣來保護自己,又不至於被發現,巧妙閃躲惡意的明槍與暗箭?

  ☠ 別人的不幸,是他們的定心丸
  喜歡在臉書上分享生活點滴的人,請小心!
  對某些人來說,你的快樂令他們感到不悅,而你的不幸則會使他們雀躍不已。
  別再上傳歡喜逍遙遊的照片、曬恩愛的照片,因為這些都有可能讓你受到旁人擺明或暗地的攻擊。

  ☠ 「樹大招風」是團體裡的不滅定律
  在職場上能力強的人總是容易招致嫉妒或眼紅。
  若一失足,就可能被拉著往死裡打,難以翻身。
  當事態尚未變得嚴重之前,你可以如何自保,免受謠言之苦?

  ☠ 閨密或兄弟為什麼會翻臉背叛你?
  想弄死你的,不是仇家,而是你最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為什麼明明如此親暱的關係,最後卻演變成「我最相信的人,傷我卻是最深」?

  人際關係地獄裡的求生指南──
  心理學者榎本博明引領讀者一窺腹黑小人、狠毒酸民的精神構造,深入淺出地剖析心理黑暗面。
  同時給予實質的建議,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見招拆招,又該如何提防才能安全在社會上走跳,而不落於毒手。
  破解小人、酸民的訣竅就在本書裡,不用「霸氣回應」就能使他們乖乖住嘴,自動離你遠遠的!

名人推薦

  大陰盜百貨/圖文創作者‧林靜如/律師娘‧周偉航/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沈政男/精神科醫師‧馬克/職場圖文作家‧胡展誥/諮商心理師‧黃大謙/超敢講Youtuber‧鳳八iphone8ss/作家、編劇、ptt名人‧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有戚戚焉推薦!(依照姓名筆畫排列)

  「明白,不是為了以暴制暴,而是為了不去傷害。」──作家/鳳八

  「酸民、腹黑、小人的背後動機是基於各種『不安』。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際抵抗力,不被他們的不安騷弄?跟著本書,瞭解他們各種不安的根源,我們更能找到安心之道。」──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作者簡介

榎本博明

  心理學博士。

  1955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畢業。

  曾在東芝市場調查課工作,後於東京都立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攻讀博士,中途退學。

  曾任川村短期大學講師、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研究所副教授,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

  除了研究之外,亦執筆撰寫書籍、雜誌專欄,受邀出席電視、廣播節目等,廣泛發揮影響力。

  演講以心理學為主題,涵蓋溝通技巧、企業人才培育、兒童教養等領域。

  著有《享受孤獨的勇氣》、《暴走社會》等書。

譯者簡介

簡捷

  師大翻譯所畢業,熱愛文字、故事和遊戲的自由譯者。

  沒寫下來的事總是忘得一乾二淨,人生要是沒變成譯稿堆在書架上,就像沒存在過一樣。

  出版譯作有《一起來學手寫英文藝術字》(合譯)、《愛是圓滿的開始》。
 

序       
第一章 別人的不幸就是他們的定心丸
看見別人不幸便忍不住喜形於色 
看見笑臉就不爽 
特別關心緋聞報導 
一次失誤就窮追猛打 
喜歡雞蛋裡挑骨頭 
惡意操作人際關係 
全憑實力的職場也有人找碴 
「早知如此,何必升遷……」 
看似溫和的上司下手最狠 
扣分制的職場最危險 
越要好的朋友越要提防 
幫忙做家事的丈夫卻容易翻臉 
掛著好孕吊牌反而被踹 
「少在那邊炫耀!」來自媽媽友的惡意 
本人百分之一百沒有惡意 
 
第二章 「樹大招風」是團體的不變定律
「同齡者應該獲得相同待遇」的幻想 
「樹大招風」的心理
為什麼「人人同等」令人安心?
為什麼看到身邊的人幸福,便會覺得自己悽慘? 
挑選朋友是為了抬高自我評價
喜歡跟無能的同業來往的原因 
為什麼成名之後來攀關係的人變多了? 
「不公平」是懶人的藉口 
九成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高於平均值 
說人壞話以修補受傷的自尊心 
玻璃心的棘手之處 
「無法原諒那個笑容」的精神構造 
「那人派不上用場」上司潛藏在批評中的不安心理 
為什麼強者樂於把失敗經驗當笑話講? 
成功者的負面想法令人安心 
 
第三章 突然翻臉的閨密或兄弟
「真不敢相信,他怎麼會做這種事……」 
誰也不想承認的心態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幸災樂禍 
扭曲的「正義感」 
為什麼日本沒有和「幸災樂禍」對等的語彙? 
案例1 / 在電車上突然發怒的精神構造 
案例2/禁菸區讓癮君子產生攻擊性 
案例3/悶熱天氣提高攻擊性 
案例4/失業後家庭暴力暴增為六倍 
案例5/「為什麼不體諒我!」解析依賴的構造 
案例6/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突然發怒? 
發洩過後依然持續攻擊的理由 
攻擊衝動會變成習慣 
為什麼有些人動不動就以為別人瞧不起他? 119
親切對待消沉的下屬,反而被投訴「職場騷擾」 124
小心冷血無感的心理病態 
*心理病態檢測表
 
第四章 越愛誇你的人越腹黑!
當心依賴成性的人 
小心給你過高評價的人 
不拍他馬屁就鬧脾氣 
口頭禪是「反正我這種人……」 
過度認為自己沒有獲得回報的人 
一味貶低自己的人 
自命不凡,完全不聽人說話者 
深信自己「與眾不同」的人 
容易灰心喪志的人 
 
第五章 千萬別對無能的人太親切
回嘴只有反效果 急著滅火只有反效果 
千萬別對無能的人太親切 
不要出言鼓勵動不動就意志消沉的人 
對能力平凡無奇的上司要勤於報告 
如何應對背地裡滿口抱怨的部下? 
「人生勝利組」絕對要低調 
有成就時,記得表現出「碰巧而已啦」的謙虛態度
 
第六章 長時間使用手機破壞「理性」
為什麼酸民的行為開始引起注意? 
為什麼網路會提高攻擊性? 
網路給人「全能的幻覺」 
網路好可怕? 
匿名性點燃攻擊衝動 
奪走理智的智慧型手機 
二十四小時受到友人監視 
「我怕被朋友攻擊,不敢談戀愛」 
談戀愛絕對不敢跟朋友講 
LINE 霸凌可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會碰到 
網路使人憂鬱 
缺乏歸屬感導致網路成癮 
你是不是也「網路成癮」了? 
網路攻擊會促使現實中的攻擊行為 
參與網路論戰的人只有○・五% 
 
結語 

自序

  每次媒體報導藝人、政客的醜聞,總有一群人見獵心喜地說:

  「不過是有點名氣而已,竟然這麼囂張!」
  「這種人沒救了啦!」
  「連份內該做的事都做不好,真不像話!」

  他們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透露了內在隱藏的攻擊性,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而就算平時不太注意輿論反應,應該也不難從周圍的流言蜚語感受到惡意。

  事實上,也有不少人遭到惡意造謠,深受其害。

  在某公司上班的A先生獲得上司肯定之後,原本非常親切的職場前輩突然開始疏遠他,令他不知所措。

  只是態度冷淡也就罷了,但那位前輩刻意不告知工作上的重要事項,或是偏偏在他有要緊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時,硬把雜事推給他,明擺著就是要扯人後腿,他為此困擾不已。

  另外是B先生轉職到外商公司上班,剛進公司時什麼都不懂,幸好碰上熱心的同事,幫了不少忙。

  由於B先生的成績亮眼,在公司「重業績不重年資」的方針下,才進公司一年就獲得老闆加薪。這時,熱心同事的態度突然一八○度大轉變,害B先生遭遇職場霸凌,還得了憂鬱症,三天兩頭就得請假。

  這下他才知道,原來人的嫉妒心有這麼可怕。

  還有C小姐業績出色,升任主管,職位高過了同單位較她年長的男性,她也因此遭到腹黑害人狂算計。一向腳踏實地累積工作成果的她,竟聽到旁人謠傳:「C小姐其實沒什麼能力,是因為公司要配合政府推行『女性活躍推進法』,必須增加管理階層的女員工,她才撿到這次升遷機會。」

  謠言一傳開,原本合作愉快的男同事開始拒絕協助她,女同事也不再跟她一起用餐,態度非常冷淡。C小姐說,早知道事情會演變如此,寧可不要升遷,至少還能快樂上班。

  當他們一回神,赫然發現自己已經落入腹黑害人狂的魔掌,有類似經驗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多。

  而且,這種背地裡害人的腹黑心理,可不是職場上才會有的。

  有位家庭主婦覺得左鄰右舍的態度有點奇怪,和熟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人謠傳:「她仗著自家小孩成績好,說話老是目中無人!」

  回想起來,自從小孩在補習班拿了高分開始,附近鄰居的態度就不太尋常了。

  現在和其他媽媽來往時,她都會小心翼翼。

  或是,有人全家出門旅遊,把照片傳到社群網站上跟親朋好友分享,沒想到有鄰居酸言酸語回應:

  「是你老公賺很多錢,才能這樣玩吧?」
  「我家連上次旅遊是什麼時候都不記得了呢!」

  之後附近鄰居跟她來往的態度也不大自然,只能猜測有人說她壞話。

  一旦中了腹黑害人狂的圈套,不僅人際關係會遭到破壞,最壞的情況甚至會毀了你的人生。

  更恐怖的是,就連關係親近、值得信賴的朋友,某天也會突然翻臉,狠狠陰你一把。碰上這種情況,誰還敢相信別人呢?

  說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想盡辦法去詆毀別人的「腹黑害人狂」?

  詳情在正文會詳細解說,但簡而言之,箇中原因正是:社會上不滿於現狀的人多不勝數。

  現在已經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加薪、改善生活品質的年代了。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產業結構和生活方式都瞬息萬變,這是難以預測未來的年代。再加上,國家出現財政危機,年金制度和社會福利狀況不斷,大家都看不到未來。

  另一方面,社會上卻開始出現「一億總活躍社會」、「人人發光發熱的社會」等口號。

  大多數人工作只是為了溫飽,不是為了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活躍」、「發光發熱」這類充滿正能量的詞彙在社會上氾濫,人們心裡的不滿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忿忿地覺得自己是和「活躍」、「發光發熱」無緣、沒有價值的人。

  這時,人們心裡就會湧起攻擊他人的衝動。

  我們該如何提防,才能保護自己不落入腹黑害人狂的魔掌?

  腹黑害人狂的精神構造究竟是什麼模樣?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這個充滿害人衝動的社會上生存?本書正是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而誕生。

  很抱歉,如果等你發現自己成為腹黑害人狂的目標才開始想辦法,那可就太遲了。希望各位讀了本書,留意周遭的攻擊傾向,才能及早採取適當的對策自保。
 

為什麼看到身邊的人幸福,便會覺得自己悽慘?社會比較在判斷自己是否幸福的時候,也會派上用場。 我們透過與其他人比較,判斷自己是否幸福、是否該滿足於現在的生活。這時,如果把非常幸福的人當作比較基準,難免會自嘆不如:「好好喔!哪像我……」忍不住覺得自己很悲慘,於是心中燃起妒火。第一章提到媽媽們彼此嫉妒,搞得烏煙瘴氣,這也是因為她們立場相近,容易把彼此當成「社會比較」的基準所致。「別人家的小孩成績比較好……」「那一家的小孩考上了名校……」「聽說她老公升官發財了……」看見別人家的好,就忍不住和自家相比,於是對自己的評價降低,覺得自己過得很悲慘,同時心中也升起一股豔羨之情。競爭意識較強、不服輸的人會忿忿不平地想:「為什麼我家小孩是候補,她家的小孩就被錄取!」「她憑什麼過得比我好!」越想越無法接受,競爭心態也越燒越旺。將這樣的心態化作動力,轉而鼓勵孩子、充實自己,那倒還好;但有些人在妒火刺激之下,選擇陷害、抹黑別人,這就是「社會比較」的麻煩之處。挑選朋友是為了抬高自我評價任誰都不希望自己是根沒有能力的廢柴。想維持優越的自我評價是人之常情,這種想法也對人際關係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影響。心理學家泰瑟(Abraham Tesser)提出「自我評價維持模式」理論,認為人會為了維護、提升自我評價而行動。在人際關係當中,有兩種心理歷程正好形成對比,分別是提升自我評價的「映照歷程」,和降低自我評價的「比較歷程」。「映照歷程」指的是對於親近人物的優異表現、出色業績等,感到與有榮焉,自我評價也跟著提升。也就是把優秀的人和自己重疊,藉此提升自我評價。舉例來說,如果有朋友成為備受矚目的奧運代表選手,或是當上了新聞主播,我們會自豪地想跟周圍的人炫耀:「我認識那個人!」在那位朋友成名之前,我們也許跟他不太熟,這時卻產生非常親近的感覺,自我評價也因此提高。換句話說,我們為了提升自我評價,而拉近了自己和成名朋友的心理距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