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無齡: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的奇幻旅程 20年的思索、研究與前瞻的科學解方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解鎖無齡: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的奇幻旅程 20年的思索、研究與前瞻的科學解方
高齡醫學權威最新力作
首部高齡醫學台灣本土研究與因地制宜的健康增齡指引
與國際接軌,結合生物醫學、AI人工智慧、以及可實踐的介入措施
建構長壽未來新願景
終於告別2020,卻揮不走「人口從2020年開始呈現負成長」這項事實。
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成為超高齡社會,已在不遠處,退無可退。
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你又如何看待「老」呢?
面對人類歷史首見的長壽現象,陳亮恭醫師在本書裡顛覆大眾對「老」的刻板觀念,從理論面、應用面與科技面切入,賦予老後「健康」更高的意義,完整揭示長壽社會的理想樣貌。
《解鎖無齡》是一本記錄陳亮恭醫師近乎二十年旅程的著作。
其中包含了他領軍的團隊研究成果,以及他對國內外高齡議題的前瞻思維與反思,論理清晰、觀點獨具,發人深省。
他形容,這趟解鎖旅程不輸雲霄飛車,翻騰迴旋。
在高齡醫學還沒成為當紅顯學之前,陳亮恭醫師已全力投入。
足跡從診間、研究室而起,飛往英國牛津進修,吸納歐美國家精髓後,返回台灣帶領高齡醫學團隊南征北討,結合臨床治療與研究,將論述化為實踐,建置符合台灣本土需求的高齡照護模式,試圖解決一些高齡長壽或老化科學的未解之謎。
循著閱讀軌跡,彷彿也跟著他笑與淚,走過二十年青春歲月。
如果你也關切老化議題、想避免失智失能,嚮往高齡長壽,不妨一起來體會這場奇幻之旅。
本書特色
**完整闡述健康長壽新知
**台灣本土研究新發現:「衰弱亞型」與「身智衰退症」
**從青壯年開始,預防失智失能的關鍵做法
**AI人工智慧在醫療與失智症照護上的最新應用
**收錄陳亮恭醫師參訪日本「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機器人實驗室與美女聊天機器人ERICA實況對話
作者簡介
陳亮恭 醫師
老化是個持續的過程,雖無法逆轉但可調控對於生活的影響。陳亮恭認為超高齡社會的解方需要結合生醫研究、多元科技發展與生活智慧,透過宏觀視野的創新策略因應人類歷史首見的長壽現象。
現任: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兼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交通大學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副主任
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理事長
學經歷: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及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年醫學科訪問學者
自序 寫自己喜歡的書
第1章
年齡的涵義
傳統社會對「老」的定義
西方人對「Aging」的定義
重新定義「老人」的年齡
年齡不該是社會永續發展的阻力
身心狀態決定你的生理年齡
第2章
高齡者的健康定義
與時俱進的高齡健康觀念
革命性的抗老研究
影響老化的因素
第3章
長壽社會的最佳模式
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
活躍老化(Active Aging)
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
到老也要抱持著夢想、勇於追夢
身心功能老化的衰弱表徵
關鍵新發現:衰弱亞型
身智衰退症候群
第4章
健康長壽的介入方案
避免失能、失智,就能健康長壽
芬蘭的FINGER研究
荷蘭的preDIVA研究
台灣的THISCE研究
運動提升認知功能,防失智
維持骨骼肌強健有活力,防失能 運動是維持體能的關鍵
全身養肌循環鍛鍊
骨關節與肌肉健康的營養關鍵 補充蛋白質維持體能健康 預防失智的飲食策略
第5章
人工智慧推動健康長壽
人工智慧發展的挑戰
健保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科技應用在失智症照護的創新嘗試
科技照護新里程碑
結語 二十年的道路
自序
寫自己喜歡的書
又出書?對於出版社的提議,我心中非常抗拒,出書並非我今年的工作計畫,在《逆齡餐桌》之後,本以為自己應該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再出書。
我對於出版健康書不是真的很有熱情,科學進步雖然日新月異,但也不是真的一日千里,還是要積累一段時間才有些完整的知識分享。尤其對於閱讀的民眾而言,很多科學上的發現並不是可以輕易轉換,也不見得有感,更何況有些原創的科學研究發現還經常翻盤,需要更多資料佐證才能論斷,而我也不是很喜歡儘說些重複的內容。
然而,出版於2015年一月的《真逆齡》距今已經六年,部分內容也確實有修改的必要,大原則雖然沒變,但細項部分以及新科技應用都有新的發展。因此,在《康健出版》的建議之下,我是以《真逆齡》改版的想法開始動筆。
當我開始進行《真逆齡》改版,每看一段總覺得應該要補充些內容,而一旦開始就不可收拾,整本書思考的架構與邏輯都翻新,結果就變成一本新書。《真逆齡》中有關營養的建議在《逆齡餐桌》中已有詳盡演示,而《真逆齡》中運動的部分強度較低,這是當年寫書時的設定,因為不知道讀者的狀態,所以採取較保守的策略。不過,現今的運動著重強度與肌力鍛鍊,所以這部分的內容也做了修正。
開始動筆時,嘗試將自己對於健康長壽的認知與想法做了較完整的闡述,也把這些年所見的議題、爭議或誤導做了些澄清。大家常用自己的語言去說「成功老化」、「活躍老化」與「健康老化」,因為文字上給人的直觀感覺,這幾個有明確定義的專有名詞總是被混用,所以便整理一下這些概念發展的緣由與脈絡。另外,長照2.0的實施使得「衰弱」變成熱門單字,也常被以字面感受解釋,忽略「衰弱」的概念在演進過程中所具有的思維與變化,常被大家混用的「衰弱」其實有著各種不同的意義,所以也在書中進一步闡述說明。
隨著文字的逐漸積累,內容轉到我過去這十餘年間的研究,我們的研究本來就是在解決一些高齡長壽或是老化科學的未解之謎,自然也呼應現今全球的研究重點,本書有很大一部分在整理我們研究團隊的發展脈絡,而我不免心生疑惑,「這本書會有人買嗎?」
我請《康健》評估書稿出版的可行性,因為出版已經是一門很難的事業,總不好砍了一堆樹而出版的書最後變成庫存,所幸,《康健出版》的總編輯林芝安總是再三告訴我這本書的好、很有內容,出版也是有理想性的,不是僅看銷售。類似的對話在寫書過程中出現好幾次,也感謝芝安的支持,這本書才有機會問世。
有人說高齡是當今的顯學,我並不是因為什麼議題成為顯學才投入近二十年歲月,近年來高齡議題確實成為焦點,但是,看著某些只以表面文字自我詮釋的議論,我有點哭笑不得,許多討論的熱情都針對沒被充分理解的題目,或是錯置國外的論述與現象,這些討論提升了關注,但對這個世界好像沒什麼幫助,或許,全世界有人的地方都是這樣吧?許多第一線業務面的觀察轉身變成論點,卻忽略了一開始的業務設計就已經偏誤,在表面的問題以及操作細節上耗費太多能量,問題的核心未被觸及,枝節談多了,視野也狹隘了。
能夠有空間暢談自己研究發展的脈絡是件奢侈的事,居然還有出版社願意花錢出版,感覺好像交代自己的前半生,也希望讀者可以跟我有著同樣的心情走過這些年的研究發想。一篇論文常只能突顯一個觀點,而集結這些研究而說一個故事並不容易,希望讀者也能興味盎然。寫這本書的過程,各種回憶湧上心頭,歷歷在目彷彿昨天,是從我的觀點而產生的回顧,重溫了每個開心與沮喪的瞬間,帶著笑和淚走過二十年。
若沒有動心的企劃,我想我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出書了。說這是封劍之作也言過其實,但確實要有更多發想才值得成為一本書,這不是忙碌與否的問題,而是希望動筆寫出自己會喜歡的作品。
《解鎖無齡》是一本記錄我近二十年旅程的書,其中包含了我們團隊的研究成果,也有我自己對於高齡議題的觀點。2015年我寫《2025無齡世代》,目的在為2025超高齡社會提出見解,近二十年來,我除了倡議也實際透過研究實踐我的論點,這趟解鎖的旅程不輸雲霄飛車的起伏迴旋,但時間來得更長,邀請您與我一起體會《解鎖無齡》中的點點滴滴。
健康長壽是現代人與國家社會的目標,要達成此目標必須有策略。 健康老化有不少成功範例,例如被稱為「最帥大爺」的王德順,出生於1936年,理應是一位八旬長者,但他完全顛覆傳統對於八旬老翁的形象,有個性的白髮與歷經風霜的堅毅表情,還有讓許多中年男子羨慕的好身材——精壯的身形與肌肉,這是他自五十歲開始持續的健身成果。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仿效他的生活,而是他完全顛覆一個八十歲長者的生活樣貌,他持續工作、享受生活、與妻子旅遊,實現真正不受年齡限制的人生。 另一位令人稱羨的範例則是科技大亨,有著「矽谷鋼鐵人」稱號的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母親——梅伊.馬斯克(Maye Musk)。雖然她謙稱自己是因為兒子而出名,但她的人生比起兒子毫不遜色。她走過家暴的慘痛經歷,也曾窮困潦倒,但她透過永不放棄的努力,成功地建立自己的專業,同時養育出三個各自展翅高飛的兒女,出生於1948年的她不僅是執業多年的營養師,現在更是時尚界炙手可熱的超模。她自認為她人生所擁有的成就一點也不複雜,就是透過一連串的「事先計畫」而來,她曾說:「人生成就與年齡無關,健康、事業也都沒有速成法,但是憑藉努力、樂觀和誠實,訂定計畫,勇於冒險,就能讓你身心內外始終精采!」 相較於那些傳統思維中仍停留在含飴弄孫或是頤養天年的長者,王德順與梅伊.馬斯克早已跳脫窠臼,不受年齡限制地實現無齡人生。兩人不約而同地,都針對健康老化實現關鍵策略,透過完整規劃與具體落實,擁有足以持續參與社會、發揮人生價值的健康,其成功策略也可套用於其他人,建立健康長壽的具體實踐。 避免失能、失智,就能健康長壽 健康長壽的關鍵是免於失能與失智。造成失能與失智的原因非常多,包括:基因、年齡、性別、教育、營養、運動、慢性病、情緒、社會支持等;其中除了年齡與性別是無法調整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具有被改變的可能,因此也構成全世界推動健康長壽的方法。過去也有非常多的學者開創各種介入方法,例如提供優質的營養介入,或是各種不同類型的運動,乃至於認知的訓練與社會參與,這些研究成果都很正面,但也都有些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