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從精神動力觀點出發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高齡者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從精神動力觀點出發
本書提供了關於高齡者及其照護者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方面的深度理解,探尋治療在老化過程中的價值,為高齡服務使用者所面對的一系列議題提供了線索,從虛弱的疾病、對依賴的沮喪,到哀慟與創傷的長期影響。
Paul Terry善用他個人在這個領域的廣泛經驗,以令人回味的案例研究及充滿人情味的實例,在個人、配偶與團體治療方面,提供讀者實用的深刻理解,既發人省思且引人入勝。本書的內容包括:
‧簡短介入與長期治療中,各種治療性技巧的使用。
‧不管治療師與學生們的理論取向為何,本書的描述都會我們更容易基礎心理分析的概念。
‧強調照護者的重要性,強調該如何幫助照護者面對,並預防虐待性關係與年齡歧視主義。
‧本書提供諮商與心理治療一個傑出的反省性實踐例子,以及如何從困難、錯誤、挑戰與成功中學習。
本書對有興趣在這個具挑戰性且有意義的實踐領域工作的所有專業人員、實習生及學生們來說,是一本珍貴的閱讀材料。
作者簡介
Paul Terry
是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的諮商講師,也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以及英國國家衛生事業局的專業高齡者督導。他在精神動力學派諮商上擁有多年教學經驗, 同時也是心理學家,專門從事於高齡者相關的工作。
譯者簡介
秦秀蘭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教育學院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現任: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曾任:國中教師、主任、校長;社區高齡社群領導人
李靈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專攻劇本寫作)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
現任:專業隨行翻譯、口譯人員,目前定居維也納從事翻譯寫作
第一篇 直接面對面治療
第一章 珍愛生命並哀悼其終
引言
兩則關於哀悼的發展性精神分析研究案例
嬰兒期的哀悼
成人的哀悼
投射性自我認同與哀悼
對死亡的恐懼
小結
第二章 簡短介入
引言
疾病、失能與哀慟
早期轉介治療
米勒先生:沮喪來自於家裡
關於哀慟反應到疾病與失能上的進一步闡述
席威先生:用幽默的態度來克服自己的悲痛
希爾太太:只聽得到自己女兒說的話
小結
第三章 長期個人治療
引言
生命晚期的「依賴」
泰勒太太:在無助中崩潰
嬰孩化與對依賴的恐懼
習慣
憤怒與悲傷
親密與失落
嚴重創傷的長期影響
克羅先生:集中營的倖存者
開始談論創傷的困難
一些關於性虐待治療與創傷的意見
小結
第四章 與一位失語高齡男性間的治療
引言
米契爾先生:喪失語言
取得某程度的掌握
建立字彙
哀悼與放手
小結
第五章 高齡夫妻
引言
高齡夫妻治療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韓德森太太:退休是惡夢的開始
強生夫妻:來自疾病的背叛與折磨
與一對高齡夫妻的長期治療
戴伊夫妻:不斷扼殺希望的一對夫妻
希望與失望
相互攻擊與怨恨
治療中的突破
小結
第六章 極脆弱高齡者與其照護者的團體治療
引言
團體面談
觸及被動之下的憤怒
來自疾病與殘酷失落的折磨
從一首關於愛和死的歌中獲得親密感
患者與照護人員對面談的反應
小結
第二篇 間接治療性諮商
第七章 年齡歧視者的態度與行為
引言
對老化的核心恐懼之投射:依賴、孤獨與死亡
依賴
孤獨
死亡
小結
第八章 與照護者進行的個別諮商
引言
康復與絕望:芭芭拉與道琪.梅太太
令人困擾的悲傷:美樂蒂與茹絲.史考特太太
侵略性與施虐性行為:貝蒂與亞瑟.葛林先生
追查肢體虐待的疑慮
小結
第九章 照護人員的支持團體
引言
約克支持團體
關於改變會讓工作人員與患者過於親近的擔憂
幫助工作人員重新取得角色與成就定位
小結
第十章 高齡者治療的教與學
引言
殘疾與脆弱性
透過問題釋放情緒
愧疚與脆弱性
恐懼與依賴感
小結
參考文獻
譯者序
隨著國內健康和醫療品質的提升,高齡者人口比例的增加,民眾愈來愈關心高齡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強調心理健康的保護性因子。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無論高齡者醫療服務、照護機構或居家照護服務,仍然偏重身體方面的照顧,而忽略高齡者心理和心靈上的輔導。究其原因,是對高齡者心理問題的忽略,甚至擔心與老年案主溝通困難。尤其是許多「非自願性」進住高齡者照護機構的年長者,心理和情緒上都有許多需要調適的地方,才能適應年老後的角色、面對個人生命的完結篇。
作者Paul Terry 是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的諮商講師,主要的諮商服務對象是長期照護中心內,身體較虛弱或是年齡較高的長者與中心的照顧人員。Paul Terry 將全書分為兩個篇章:「直接面對面治療」,內容包括:簡短介入、長期治療、高齡夫妻治療,以及極度孱弱高齡者的諮商過程。另一篇章為「間接治療性諮商」,內容則包括照顧的諮商、支持團體的諮商以及諮商的教學工作。Paul Terry 在每一個章節都細膩的描述諮商者和當事人之間的互動、意識與潛意識的覺察和溝通方式、諮商者對移情和反移情作用的反思等。因此在閱讀和翻譯的過程裡,一段段的對話描述,都在我腦中湧起一個個清晰的畫面;每一個畫面都讓我印象深刻、每一個諮商者的反思都像當頭棒喝,提醒我們在成為助人者之前,必須先面對自己的焦慮,處理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本書主要在提供高齡者和照護者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方面的深度理解,儘管以諮商者或心理治療師為對象,但是因為每一個案例分析都非常清晰、有條理,因此本書的出版對國內照顧機構的高齡者諮商、高齡者心理輔導實務工作,都有很大的助益,可做為照顧服務者培訓課程、社會工作人員、護理人員培訓的閱讀資料和個案分析教材。本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全力支持,在整個翻譯過程中持續地給我們鼓勵。本書如果有疏誤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秦秀蘭、李靈
2014 年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