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日勒的自行車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呼日勒的自行車
香港第四十屆青年文學獎得主
最新短篇小說集
《呼日勒的自行車》是一篇相對成熟的小說,有意思。希望作者多寫,或許繼續寫下去,就是一個有文學前途的人。小說的最後很有韻味,非常願意看到這樣的文字。——作家 葉兆言
在《呼日勒的自行車》中,實用的自行車參與了一個詭異和神秘生命的塑造之後,還原為廢棄的物質和機械,而已經塑成的生命使詭異和神秘變得更為幽遠。生命是可以這樣塑造的。——作家 楊爭光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與初戀》本篇借一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側寫一樁多年前發生於鄉鎮校園的案件。小說採取較迂回的方法,很有節制地把案件推到後景,主力表現敘述者對少年時「初戀「之追憶,以及對一位古怪女同學的觀察與判斷。透過敘述者喋喋不休的自憐、似是而非的反省,小說仿佛折射出另一重令人無語的荒謬現實圖景。——香港第四十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公開組評委 郭詩詠
作者簡介
何君華
1987年底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2011年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現定居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2008年10月份開始寫作,作品散見兩岸三地諸多報刊書籍。曾獲第四十屆青年文學獎亞軍(香港);第二屆華語校園網絡文學大賽金獎(深圳);湖北省微型小說大賽金獎(武漢);第二十三屆「東麗杯「全國梁斌小說獎(天津);尋找「真情感動故事「徵文賽佳作(臺北)等諸多獎項。
自序
範小跑的煎餅餜子
呼日勒的自行車
玩具
結局開始了
花衣裳
奮鬥
找
小姑的桃花
小工阿吉
你
彌天
北京吉普賽
紅樓夢
少年小楓之煩惱
烏珠穆沁的傍晚
大學愛情故事
白銀時代
少年與海
看不見的妹妹
茶花女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與初戀
附錄:
人性背光處的失落與掙紮
愛情•人性•生命
荒原中的魔幻與蒼涼
讀何君華小說《小姑的桃花》
現代人生存狀況的寓言
鏡像中的苦悶與焦灼…………孫豔豔
短評集錦……………………葉兆言 等
自序
這是我在臺灣出版的第一本書,收錄了我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小說寫作以來所創作的二十一篇短篇小說作品。
二○○七年九月,我從家鄉湖北省考入內蒙古的一所普通大學。在這所遠離家鄉的大學裏,我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自覺寫作。
很多作家都是從寫作詩歌開始文學道路的,我一開始寫的也是詩歌。後來,我感覺詩歌寫作不能滿足我全部的表達欲望,於是我開始了小說寫作。二○○八年十月,我寫下了第一篇小說《花衣裳》。之後,我又陸續寫了《玩具》等其他一些作品。這本書所結集的,正是我從二○○八年十月到現在所創作的主要短篇小說。
與許多勤奮且優秀的作家相比,我的這些稚嫩的文字既沒有數量也沒有品質,我曾為此深感慚愧。我無法隱瞞我是一個對文學有所企圖的人,但面對眼前的這本書,我無法令自己感到滿意。我知道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我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所以直到現在,我也不敢妄稱自己為「作家」。幾乎是從小學時代讀到第一篇課文開始,我就驚訝並著迷於方塊字的神秘和美麗,我深深地感到作家是一個了不起甚至是偉大的職業。從那時起我就樹立了成為一個作家的理想,我將用一生的努力向這個理想靠近。
我的父親是一個農民,至今依然在大別山南麓的薄田裏耕耘與收穫。我無法忘記中年的他在燈光下為我講解「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等不朽著作時的情景,那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時父親離開課堂已經二十多年,但是很多古今名篇他都可以信口背出。我驚訝於父親驚人的記憶力,也同時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文學持久甚至是永恆的的魅力,它可以讓一個農民在若干年後依然記得那些沉鬱而憂傷的詩句,並讓他對生活永遠充滿詩意的嚮往。我的爺爺幾乎不識字,現在讓他寫好自己的名字可能都有困難,但是他卻總是可以講出許多玄妙有趣的故事,有關古今軼聞、方言俚語或詩詞對聯等等——那都是他從別人口中聽來的,拾人牙慧難免張冠李戴以訛傳訛,年少的我卻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我爺爺對文字的虔誠幾乎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哪怕是路邊的一張寫有文字的小紙片,他都會撿起來摩挲一番,儘管那可能只是一張化肥廣告單。總之,我爺爺是不允許人玷污寫有文字的紙的,他對那些封面上印著漂亮女人的彩色雜誌極端反感。正是我爺爺和我父親培養了我最初的文學愛好,因此,我不得不虔誠地把這本薄薄的書獻給他們。可以這麼說,這是屬於他們的果實。
在著手整理這本書的書稿時,我在網上偶然得知我的一位高中時一起寫小說的同學今天依然在寫,一時令我感慨不已。我和他很久都沒有聯繫,他寫的是所謂的「類型小說」,我依然無法忘記當年他把小說稿紙撕成一頁一頁藏在手掌裏一小段一小段書寫的情景,寫好一頁之後再把它跟前面寫的一起裝訂起來。而我的辦法是在物理或化學筆記本上寫,正面寫小說,背面寫筆記。等老師走下來的時候,我就迅速將筆記本翻到背面。老師一看,哦,何君華筆記寫得真認真。他又哪裡知道我是在寫小說呢?每次我的一個筆記本用完之後恰好一半是筆記,一半是小說。這樣做的後果是期末考試我的數理課全部不及格,那是我上學以來考試成績最差的一次,回家之後難免受到了我脾氣不太好的父親一番「優待」。但那卻是我最快樂的寫作時光,儘管只是一些青澀的塗鴉,當年寫的那些小說現在也完全找不到蹤影,現在也不能很清晰地記得當時寫了些什麼人物什麼故事。在筆記本上寫小說的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大學裏的專業課上。有幾篇收入這本書的小說就是這樣完成的,比如《玩具》,比如《花衣裳》。
大二上學期的時候我還沒有自己的電腦,那個時候我都是把小說寫在筆記本上,然後去網吧把它一個字一個字敲進電腦。整個網吧都是一邊抽煙一邊打遊戲的人,我每次都特別不好意思把我的小本子拿出來,生怕他們看見會在心裏說一句,哦,這裏居然還有一個寫小說的人。我度過了相當長一段這樣不能順遂地寫作的時光,後來我的同學楊耀有時會把電腦借給我打字,之後姐姐送給了我一臺電腦。我終於可以開始順心地寫作了,這一年我寫的東西明顯多起來。同時我的小說慢慢地得到發表,有時也能夠獲得一些不大不小的文學獎項。一篇接一篇的文字出現在姐姐送給我的電腦螢幕上,然後出現在各種報刊雜誌上,這就是我接下來的大學生活。
在進行小說寫作的同時,我也在從事其他文學樣式的寫作,包括詩歌。我並沒有放棄詩歌寫作。詩歌被認為是最美麗的語言,儘管我的詩作一直不能令人滿意,但正是由於長期的詩歌寫作錘煉了我的語言,這對我的小說寫作大有裨益。直到現在,即使不寫詩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要讀一點詩歌,這幾乎成了我的生活習慣。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本書裏收入了一篇比較另類的小說《你》。這其實是一篇散文,但在前不久我收到的一本刊物上,它被安排在小說欄目裏發表了出來。剛拿到刊物時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仔細一想,這篇散文又何嘗不可以當做小說來讀呢?由此我想到我的黃岡同鄉、「李商隱以後,現代能找到的第一個朦朧派」作家廢名先生的小說作品就經常被當作散文來讀。我讀過他的一部散文選就選了他的大量小說片段。這真是很有趣的事情,於是我突然覺得讓人分不清是小說還是散文大概是高手的妙招吧?於是我也很樂意在這本小說集裏收錄了這篇《你》,我想它既是對我已經去世的奶奶的紀念,也是向「散文小說」的鼻祖(不知道廢名先生是不是第一個把小說當散文甚至是詩來寫的?他自己曾說:「我寫小說同唐人寫絕句一樣。」如此創格,值得把玩)廢名先生致敬吧!
說到致敬,我不得不在這本書裏向更多深刻影響過我的前輩作家致敬。有一天我夢到一輛自行車兀自在原野上奔跑,我驚出了一身冷汗,醒來之後我就寫了《呼日勒的自行車》,後來我感到這是來自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影響。儘管我沒有太多地閱讀他,但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對於我的閱讀視野來說近乎一次重新開眼,他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從他的小說篇名《分成兩半的子爵》、《看不見的城市》等等就可以看出來。還有我的蘄春同鄉、文藝理論家、詩人胡風先生,我在《烏珠穆沁的傍晚》這篇小說的開頭引用了他的詩歌《夕陽之歌》,借此向他致敬。不僅因為他是蘄春有史以來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家,更是因為我對胡風先生風骨的欽佩。尤其是我的短篇小說《玩具》獲得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蘄春縣第五屆「胡風文學獎」二等獎以後,內心更加惶恐,深感唯有更加堅定地創作才能不辱先生英名。
文學創作是一條並不能被每個人理解的道路,也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個中辛酸,也許只有曾經孤獨寫作過的人才知道,旁人怕是很難想像吧?幸運的是,儘管面臨種種困難,我堅持了下來,我也希望我能繼續堅持下去。
我的蒙古族作家朋友浩日沁夫曾經對我說:「向每一個堅守純文學陣地的人致敬。」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在這個文學已經喪失現實功用的時代,寫作是一種對自我的堅守,是保持孤獨感的唯一方式。
我生活中有一個中年朋友,現在他天天都在為生活奔波忙碌,勢利,圓滑,巧舌如簧,同時也了無生趣。聽別人說年輕時他也曾是一個文學青年,訂文學雜誌,寫東西,這著實令我震驚。我不敢相信一個曾經熱愛文學的人現在變成了這樣。若干年後,我會不會也變成這樣一個人呢?我突然感到不安,生活充滿那麼多的不確定,我們在人世間活得這般艱難,我是不是也有可能為了現實的某種東西而放棄文學呢?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啊,幾十年後的事情,誰能預想到呢?況且我見過太多在校園裏還狂熱寫詩的朋友,一旦畢業了,便在詩壇消失了蹤影。生活竟是如此沉重呵。
沈從文先生曾經說:「有些路看起來很近走去卻很遠的,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頭。」文學正是這樣一條路。
但願明天我還在路上。
最後我要感謝大元書局的顏國民先生,感謝他為這本書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是為序。
短評集錦 葉兆言 等 1.《呼日勒的自行車》是一篇相對成熟的小說,有意思。希望作者多寫,或許繼續寫下去,就是一個有文學前途的人。小說的最後很有韻味,非常願意看到這樣的文字。——作家 葉兆言 2.在《呼日勒的自行車》中,實用的自行車參與了一個詭異和神秘生命的塑造之後,還原為廢棄的物質和機械,而已經塑成的生命使詭異和神秘變得更為幽遠。生命是可以這樣塑造的。——作家 楊爭光 3.葉兆言的評語非常好。敘事合乎現代敘事學的原則,「是一篇相對成熟的小說」。自行車曾堪是標記中國的「符號」,這是一九八一年的時代。中心意象的選擇非常好。為了某種狂熱,人變成了機器;在自行車充塞一個時代的洋洋大觀中真的好像人已淹沒消失了。看似荒誕,實有基礎。敘事一氣呵成緊張緊湊,荒誕成分恰到好處。——黃岡師範學院 張吉兵 教授 4.從編發他的第一篇小說起,便覺得君華對小說的理解、對小說的感覺及何為小說的認知度實在是高。讀過他的《呼日勒的自行車》、《烏珠穆沁的傍晚》等篇什,讓我這個寫了二十幾年小說的蒙古人很慚愧。——蒙古族作家、編輯 浩日沁夫 5.如何為不可信的事物營造一種氛圍,一種時空,使其似乎必然如此發生;如何使荒誕比真實更真實,《呼日勒的自行車》這篇小說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青年作家 李傻傻 6.我喜歡《呼爾勒的自行車》是源於這篇小說的語言和它奇特的想像力。比起你的其他小說,我覺得這篇小說的語言更為沉靜、圓潤,它很自然地營造了一種詩意而神秘的氛圍,非常完滿地契合了小說中的那種荒誕氣質。還有《頭羊》(作者的一篇微型小說,由於體例所限,未收入本書),這篇小說語言也特別好,還有文本背後所表達的寓意和透露出的情懷讓我特別欣賞。——好友 艾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