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運動員這樣避免運動傷害:奧運隊醫教你健身不傷身!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頂尖運動員這樣避免運動傷害:奧運隊醫教你健身不傷身!
運動不只提升體能,更是根治健身傷害的良藥。
針對各種運動的種類,依照個人身體狀態,給予最佳運動處方。
當大家都在瘋健身迷跑步時,強身不成反而傷身的民眾卻越來越多了。
破除大眾對運動的迷思,了解如何動最安全有效:
★這項運動適不適合我?(跑步、自行車、籃球、足球、高爾夫球、揮拍類、揮棒類、接觸性、舞蹈與瑜伽、極限運動)
★如何安全有效地強化體質?
★急性傷害要怎麼處理?
★遇到反覆發作的扭傷、疼痛,是否有根治方法?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如何安全活動並控制病情?
★如果筋骨關節受傷了,吃什麼食物或營養品會恢復得比較快?……
歷任東亞運、亞運、奧運等多項國際賽事中華代表隊隊醫、左營國訓中心運動傷害門診醫師,平常照顧國手並提供防護諮詢的許醫師,結合豐富的問診斷症經驗,及根治眾多運動員傷害、強化訓練成效的動力鍊分析,並提供運動營養學資訊,以完整的運動醫學新概念,協助熱愛運動的人士鍛練出健康的體魄,遠離運動傷害。
名人推薦
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執行長 邱炳坤
臺灣運動營養學會理事長 郭家驊
長庚運動醫學委員會總召集人 林瀛洲醫師
中華跆拳道代表隊總教練 李佳融
約旦國家跆拳道代表隊教練 張文賓
中華民國壘球協會秘書長 張家興
作者簡介
許宏志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院(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
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復健中心電學診斷研究員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行政院體委會運動科學小組醫療委員
教育部體適能指導員培育研習會講師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第二屆)科主任
嘉義縣職場體適能推行委員會委員
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
臺灣跆拳道運動學會理事
第四屆澳門東亞運動會中華隊隊醫(2005)
杜哈亞運會中華代表團醫療委員(2006)
第十三屆世界盃劍道錦標賽大會醫師(2006)
第十五屆世界盃國際女壘賽中華隊隊醫(2008)
《商業週刊》推薦百大良醫(2009)
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中華隊隊醫(2009)
廣州亞運會醫療委員及中華隊隊醫(2010)
倫敦奧運中華射箭國家代表隊隊醫(2012)
中華足球協會醫療委員
中國雲南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暨北城醫院醫療顧問
中國河南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療顧問醫師
現任
臺灣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
長庚醫療體系運動醫學委員會嘉義召集人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傷害門診醫師
臺北市運動選手健康管理中心特約門診顧問醫師
廈門長庚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
代表著/譯作
《酸痛復健全書》(如何出版社,2006)
《脊椎徒手治療:軟組織與脊椎鬆動術之治療與居家運動》(譯作;合記圖書,2013)
《復健及物理醫學/第38章:運動傷害之復健》(合著;合記圖書,2013)
《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公司,2014)
《疼痛完治:認識痛、緩解痛、遠離痛》(遠流出版公司,2015)
《肌肉疼痛/第14章:肌肉疼痛症之影像診斷》(合著;合記圖書,2016)
前言:正確解析運動傷害與疼痛原因,增進運動效果
第一部 常見十大類別運動與傷害
第一章 跑步運動
第二章 自行車運動
第三章 籃球運動
第四章 足球運動
第五章 高爾夫球運動
第六章 揮拍類運動
第七章 揮棒類運動
第八章 接觸性運動
第九章 舞蹈與瑜伽
第十章 極限運動
第二部 各部位常見運動傷害的預防、復健與強化
第一章 頭部.頸部
第二章 肩部.上背
第三章 腰部.髖臀
第四章 腿部.膝部.踝足部
第三部 特殊族群的運動處方
第一章 糖尿病患者
第二章 高血壓患者
第三章 肺部疾病患者
第四章 兒童與青少年
第五章 老年族群
第六章 女性運動員
自序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運動傷害是歷久彌新的學科,從距今約四千年前埃及紙莎草《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紀載的頭頸、上臂與胸部外傷,三千年前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裡提到拳擊、戰車比賽的傷害,提倡跑步後按摩的希羅迪克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的師長),兩千餘年前《黃帝內經》中所載「墜墮、擊仆、舉重、勞損」等等,幾千年來古今中外例子俯拾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運動競技和訓練更為高強度化、分工化,使得運動傷害也越來越多樣性與複雜。
當年剛從國外進修返臺診治患者時,也曾篤信「缺少、退化、感染」是疾病的主因,認為視野越小、探討更細的「化約、分析、實證醫學」是所有病痛的解答。但二十年來從幫助各類選手的經驗中卻發現,在運動中「超量、失控、失衡」更常造成傷害。若仔細觀察選手特性、分析練習與運動型態、注意均衡協調度,更容易做到「事先預防、整體考量和個人化治療」。所以對運動傷害的治療觀念,也從十多年前被動防守型的「問診檢查診斷治療」,逐漸演變成主動出擊型的「訓賽前評估、運動前測試、整體動力鍊分析預測傷害、治療從提高自癒力開始」。
書寫此序時剛好翻閱筆者十年前出版的《酸痛復健全書》,發現其中早已提倡一些重要觀念,例如,軟組織超音波對診斷傷害的重要性、不用類固醇抗炎藥的增生治療,以及分析疼痛至為重要但卻常被忽略的交感神經,近幾年已經逐漸受到同儕重視與運動員接受,甚感欣慰,但也不禁思考:面對不停演變、慢性複雜化的運動傷害,未來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認為:複合式問題需要整合型解答。善用「精準醫學」有效預防傷害發生,用「動力鍊分析」拆解難治慢性運動傷害,「提高自身修復療癒力」以預防復發,以及考量「環境與飲食對人的整體影響」等議題,應該需要更多人關注,因此將近年來在臺北市運動選手健康管理中心、嘉義長庚和左營國訓中心三地診治各類運動員國手的心得,結合先前所學的肌痛症治療以及國內外演講授課的內容,整理成此書和大家分享,內容包括如何拆解運動傷害原因、臺灣常見十大類別運動與運動傷害、依身體部位介紹傷害、特殊族群的運動、營養補充品等,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
如果說十年後的這本新書能再有什麼突破,我想應該是整合升級版的全人醫療、運動營養和全新的動力鍊3.0吧。
本書核心觀念之形成不敢獨居其功,要感謝這些敬愛的師長:啟蒙我復健醫學全人醫療的黃美涓院長、鄧復旦主任,運動醫學道上一路提攜指導的周適偉部長、林瀛洲總召、葉文凌主任,手把手帶我鑽研肌痛症診療的洪章仁教授,開啟我國際視野的呂綸教授,教我基本功練起氣劍體合一的劍道恩師吳金璞老師,授我太極拳精義的周鴻猷伯父,以及多年來一起征戰各地的國家隊教練、運動員、防護師、護理師伙伴們,是您們的無私分享與親身經驗教導,才有現在逐漸成長的我。
最後再次感謝遠流出版公司諸位伙伴的協助,攝影大師文創美芳賢伉儷再次默契十足的完美合作,李育昇教練專業到位的動作示範,世姪女Sunny負笈歐洲前再次拔刀相助示範,以及筆者所屬嘉義長庚復健科與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伙伴的全力支援。
面對各種疑難繁雜的運動傷害,或許會因為困難棘手而氣餒、久治不癒而失望,但只要抱持善念熱情不忘初心,就能持續前進。
我們要眼界寬闊、平心靜氣、用自己的速度走自己的路,就能站得越高看得越遠,不斷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