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中醫爸爸調小兒體質:流感過敏OUT!掌握關鍵年齡,培養孩子強健體格與心理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跟著中醫爸爸調小兒體質:流感過敏OUT!掌握關鍵年齡,培養孩子強健體格與心理

作者:劉宗翰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20日
ISBN:9789869352185
語言:繁體中文

擁有「兒科身心」專科的中醫師,首度公開育兒祕方。
本書以中西醫結合的模式,說明中醫統整概念及調養方式,
教導父母如何聆聽孩子身體與心理的聲音,
為日後的成長打下穩固根基。

  先天來不及,至少後天調養要從小做起!
  四大分類,幫助父母掌握孩子發育成長不心慌!

  【生活習慣與發育不卡關】
  兒童食育‧正確開脾‧增高轉骨‧性早熟‧生理痛‧視力保健

  【流行疾病速退散】
  流行性感冒‧腸病毒‧腸胃型感冒‧感染性腸胃炎

  【向過敏體質說掰掰】
  過敏公式‧飲食原則‧過敏性鼻炎‧敏感性腸胃‧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身心症狀早治療】
  小兒睡眠‧小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劉宗翰醫師以他多年兒科、身心專科及自身育兒經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以下統整「觀念」及「實用」之內容:
  ■ 認識兒科中醫
  ■ 為何生活習慣與發育有密不可分的影響
  ■ 流感、腸病毒D68等重大傳染病的因應對策
  ■ 向過敏體質說bye-bye
  ■ 幼兒視力保健
  ■ 小兒睡眠及壓力
  ■ 中醫如何調理過動兒體質

  本書一開始設計有「體質量表」,爸媽可藉此對孩子的體質有初步分辨。之後,試圖解說中醫觀點及如何治病,以便家長能聽得懂、做得到「具有中醫概念的日常照護」。針對兒科常見疾病另有專章闡述,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此外,考量現代社會的變遷,書中有詳盡內容解說孩子的身心問題,包括:睡眠、注意力發展,以及延伸的過動症等問題。

  【特別收錄】:小兒常見疾病保健運動
  排毒式:解決過敏性鼻炎、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
  健胃功:開脾整腸,強化腸胃功能
  拍式:改善小兒注意力與壓力排解問題

各界好評推薦

  王蘭芬 作家暨記者
  萬學平 國軍台中總醫院 家醫科醫師
  王明勇 食療養生專家
  林健蓉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
  邱兆宏 遠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臨床心理師
  黃惠玲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
  羅寶鴻老師 資深蒙特梭利教育、親子教育工作者
  蘿瑞娜 料理生活家

  (按姓氏筆劃排序)

專文推薦

  常常想,如果不認識劉醫師,我養育龍鳳胎的過程該會是多麼痛苦和艱辛。回顧這段時光,劉醫師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竟在燈火闌珊處。」那個我四處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的安靜聆聽、用心陪伴、醫身更醫心的人生療癒師。我深深覺得他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就跟所有能讀到這本書的人一樣─十分十分幸運。-王蘭芬 作家暨記者

  中醫典籍裡的深奧內涵,透過劉醫師輕鬆的筆觸,轉化成了淺顯易懂的文字。這樣內容豐富的一本好書,閱讀起來居然毫無負擔,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這本書不僅以中醫觀點導覽了人體的奧秘,更是值得收藏的一本育兒寶典!-萬學平 國軍台中總醫院 家醫科醫師

作者簡介

劉宗翰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理學士。
  中醫師高考合格。

  現任全德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立大學健康促進中心特約醫師。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住院醫師、漢唐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景福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台北出生,台北長大,體脂肪從未超過8%的絕對瘦子。年輕時瘋棒球,守備位置是二壘,36歲開始跑馬拉松,打算跑到86歲。

  會從心理學跨到中醫領域,笑稱是繼承了日夜鑽研醫書的爺爺一部分的DNA。育有一子一女,提到教養,口頭禪是:「態度要堅定,語氣要溫柔。」

  專長:內、婦、兒科疾病及體質調理。
  特別研究領域: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Schizophrenia(思覺失調症)。

  Facebook粉絲專頁:請搜尋「劉宗翰醫師 」

推薦序──王蘭芬
推薦序──萬學平
作者序

父母對兒科中醫的疑問——Q&A大集合

PART01 認識兒科中醫
01中醫的原理──不只是調理人體的節律
強健的脾胃是人體防禦的第一道關卡
「一切俱足」的人體狀態
 巡邏系統的失常是造成癌症發生的主兇
中醫外治法必須藉助經絡系統
中醫的意義是矯正人體的「不平衡」
服用中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02從新生兒夜奶看中醫的「平衡」觀點
讓嬰兒發展自然的日夜節律
讓嬰兒發展自然的日夜節律的重要性
03簡易分辨孩子的體質
04讓孩子開心接受中藥
科學中藥與水煎藥的差別
新手父母餵中藥的祕訣
05量身訂製孩子的備急藥
小兒疾病特點──發作急,轉變快
可冷凍來存放備急中藥材
與感冒成藥有何不同
抓住第一時間藥

PART02生活習慣與發育
06一歲前的幼兒飲食
維持母乳通暢
喝配方不必有罪惡感
副食品之何時吃與如何吃
何時吃肉較適當
零食、速食、乳酸飲料、含糖碳酸飲料完全不需要
滿週歲再開始吃蜂蜜
養成吃飯的規矩
中醫爸爸育兒經之穿衣
小兒,冷摸腳底,熱看額頭
勤換勤洗有效避免尿布疹
皮膚的過敏反應來自於內臟的變化
07一歲以後的兒童食育
中醫食育注重季節性
以大環境的四季變化做小範圍修正
乾燥炎熱的天氣飲食原則
潮濕炎熱的天氣飲食原則
冷而乾的天氣飲食原則
冷而濕的天氣飲食原則
依體質反應模式調整飲食內容
烹調方式造就食物屬性的差異
烹調方式與燥熱程度
08開脾的正確觀念
「開脾」中藥真的有效嗎?
身高發育仍以遺傳為主
09增高轉骨之男女大不同
認識增高速率峰值(PHV)
四大身高成長觀察重點
長高的關鍵是「營衛氣的正常輸送」
中醫兒科看增高轉骨的標準流程
轉骨中藥處方大揭密
10男女孩的性早熟
從小調好生活飲食習慣
規律的有氧運動是最好的處方
11令人苦腦的生理痛
正常月經的運作道理
預防青少年生理痛
12兒童視力保健
嬰幼兒的正常視力發展
四歲之後視力就要走下坡了
六歲之前是治療弱視的最佳時期
斜視,發育關鍵就是六個月大
UV和藍光對幼兒眼睛的傷害
眼睛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環
熱敷比起按摩更有效
護眼與其藥療不如食療
正常健康的生活作息才是長期護眼絕招

PART03流行疾病
13流行性感冒
每次感冒都是身體的硬碟重整
愈早給藥往往讓體質變得更弱
判斷尋求醫療協助的時機
腸胃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關鍵
14腸病毒
人體感染外邪(病毒)的不同層次
腸病毒71型的四期病程
急性感染症的記載與觀點
陽症易治陰症難癒──關鍵在腸胃
腸病毒的多種變形
15腸胃型感冒
腸胃型感冒其實是感染病毒
發病(感染)前置因素
發病三階段
16感染性腸胃炎
為何不建議服用止瀉藥
感染性腸胃炎中醫的處理原則是快狠準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PART04過敏
17為何過敏兒愈來愈多
以海葵和水母為師
免疫力鍛鍊是戰勝過敏的關鍵
18過敏體質兒童的飲食原則
依體質微調飲食內容
體質診斷沒有標準答案
19過敏性鼻炎
誘發過敏性鼻炎的因子
不同症狀代表的意義
什麼是不正常的水
過敏性鼻炎的附屬產品
改善過敏性鼻炎:多運動和少碰冰飲
鼻子是呼吸系統防御的最前線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的使用時機
20敏感性腸胃
中醫對於腸胃的調理具有優勢
脾陽的源頭是心陽
脾陽的調節系統是肝氣
中醫治腸胃的優勢在於心陽和肝氣
小兒敏感性腸胃的關鍵在肝氣
腸黏膜是人體調節體內溫度的「皮膚二‧○」
21氣喘
天龍地龍爬呀爬
傳統中醫認為氣喘是腎氣不足所致
欣流的副作用只能靜待觀察
歸根究底的病機是「寒包火」
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
吃冰會誘發氣喘的因子
從冰品談到中藥處方的石膏
巧妙配伍才是中藥取效的關鍵
22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和「四彎風」
應對異位性皮膚炎膚質的第一步
異位性皮膚炎膚質的孩子洗澡要注意什麼?
忌口是管控的第一步
增強孩子的「自身調適能力」

PART05身心症狀
23小兒睡眠
一天需要睡多久才夠
睡眠是人體養陰的重要生理過程
睡眠時流汗大不同
睡眠不足的影響是由內往外
小兒半夜「着驚」哭吼叫多半是心肝陰不足
較大孩子的失眠問題
24小兒壓力
如何判斷壓力
壓力公式
遭受壓力產生的生理反應
嬰幼兒對壓力的反應
中醫在這個階段著重調節孩子體內的微失衡
25自律神經失調
「以妄為常」是養生大忌
26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的發展,是預防過動症的關鍵
過動症患者的腦部究竟哪裡不同
法國沒有過動症的小孩嗎?
27如何用中藥調整過動兒體質
從「質量」與「能量」談中醫的生理系統運作

附錄

常見疾病照護守則
發燒‧慢性咳嗽‧腸胃型感冒‧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腸胃敏感‧注意力不足/過動傾向

小兒常見疾病保健運動──「導引」
小兒過敏性疾病─「舉平手」
小兒腸胃問題─「健胃功」
過動與注意力問題─「拍式」

跋──以嬰兒為師

中醫爸爸私房小秘笈
一般感冒適用的中藥蒸氣     
外感用藥
古代的小兒救急丸散
中醫如何處理乳腺炎
為什麼聞「腳臭」就可以吃肉
食物屬性之活用秘訣大公開
異位性皮膚炎「藥浴」處方─「清熱潤膚藥浴包」

中醫爸爸的小叮嚀
水煎藥的劑量比較高?效果比較好?
何謂科學中藥
關於「八寶粉」
關於「四神湯」
關於「生長痛」
為什麼某些藥方一定要做成藥膳呢?
長太快可能不是好事情?
「板藍根」對流感有效嗎?
兼談「鼻衄(ㄋㄩˋ)」
中醫治氣喘的觀點
手工皂行不行?

作者序

沒有中西隔閡的醫學

  我喜歡和小孩在一起。

  也許有人會說:「啊!如果是可愛乖巧的小孩,我當然也喜歡啊。」

  是的,乖巧的小孩我的確喜歡,不過,我喜歡小孩的程度大概像是:即使調皮、躁動、沒禮貌、難溝通等各種特質相對不討喜的小孩,我還是喜歡和他們在一起,而且,我總是耐心地觀察,希望能夠在許多的負面行為當中,發覺美好的、良善的一面。

  在這邊和各位分享:當我觀察之後,他們也的確很少讓我失望。

  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在診間,在其他公共場所,我和孩子們應對的只有一個「蒟蒻原則」。

  蒟蒻是冷冷的、QQ的,不會冰到讓孩子們退卻,也不會溫暖到讓孩子不自在。蒟蒻從不主動出擊,平常是個安靜的觀察者,但當孩子來碰一下蒟蒻時(行動或語言),蒟蒻因為具有Q彈的特性,就會做出適當的反應,回饋給孩子。

  我會走向兒科(零歲到十八歲),一方面也許是因為自己有小孩;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我具備這樣的個人特質吧!

  感謝現代醫學和科技的進步,讓新生兒死亡率能夠大幅下降,也因為公共衛生政策的成效,讓過去造成許多兒童死亡的傳染病,現在幾乎絕跡。當孩子發生意外傷害,危急病況,是小兒急診團隊和小兒外科團隊,延續了這些孩子的生命。不過,現在的孩子們,每天還是會發生許多問題和不舒服,是現代醫學難以完美處理的,而傳統中醫,可以幫助這些狀況更快速的緩解,或是在緩解期維持穩定,同時,中醫的許多養生概念和飲食作息的調整,對於降低疾病的發生也有顯著的成效。

  我希望各位關心孩子健康的爸爸媽媽,長輩和朋友們,看了這本書,能夠在內心發出「喔!我好像終於比較瞭解中醫在說什麼了!」的聲音。

  中醫躲在古書裡的這二千多年來,以治癒少數疑難雜症的案例而沾沾自喜,卻往往忽略了,重點是要讓更多的民眾看清楚,聽得懂,做得到,然後才會有更多的人認同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模式」,使更多的人便能夠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才不枉初衷。

  如果有一套醫學系統,能夠不分中西醫,不分傳統現代,只專注於真理,專注於實務,以人人都能明瞭的科學化語言去溝通,以人人都看得見的現象和數據來評估成效,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傾聽孩子的聲音」,包括孩子身體上,心理上,任何一個層面發出的訊號,做出真正對於孩子健康有幫助的決策。這才是下一個世紀,更完美的醫療所應該追求的目標。

  在這本書裡,我們放進了一些說明中醫統整概念的內容,包括體質的分辨、中醫如何治病等等,當然也針對兒科疾病,專章闡述,例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比較特別的是,我們準備了不少的內容,解說孩子的身心問題,包括睡眠、注意力發展,以及延伸的過動症等問題。

  醫療包含的層面太廣泛也太深入,我們不想,也不敢把這本書包裝成「育兒百科」,只希望在漫長而辛苦的教、養的路上,能夠貢獻一小部份實用的資訊。

  感謝母校中國醫藥大學的蘇奕彰教授,給我許多學理和臨床上的指導。

  感謝全德團隊的王麗香醫師、張鈺鑫醫師、蔡運寧醫師,在成書的過程中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

  東漢時代,被後世尊稱為「醫聖」的張仲景先生,在著作《傷寒卒病論》的序文最後謙虛地提到:「余素尚方術,請事斯語。」我這麼一位始終在基層院所服務的小醫師,也只能說:因為我平時就多話,愛跟家長和孩子聊東聊西,左叮右嚀,嘮嘮叨叨,後來索性整理成文字,然後漸漸才有這本書的誕生。出書只是機緣,熱忱於臨床確是本心。

  最後要感謝我的爸媽,謝謝您們給了我一個自由的成長環境;感謝我的太太、女兒和還很小的兒子,謝謝您們一直願意信任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