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常見病的飲食療法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6月

50種常見病的飲食療法

作者:王國瑋 著
出版社:天津教育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01日
ISBN:753094708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46元

近年來,現代醫學逐漸認識到傳統的中醫藥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養生方法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保養機體健康的方法,傳統保健食物、中醫養生飲食具有抗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降壓降脂、抗動脈硬化、抗衰老等作用。 本書作者出身於中醫世家,具有20來年的中醫臨床經驗,對中醫養生中運用最普及的飲食療法頗有研究。如書中講到腹瀉,食療可用野菜馬齒莧。作者曾以馬齒莧為一支往年發病率在90%的部隊治療痢疾,僅僅要求部隊成員每天飯後喝碗馬齒莧湯,結果當年該部隊的痢疾發病率還不到l%。本書中,作者選擇的食療材料都是這樣易購易得的天然良藥。他為我們提供了50種常見病症的食療方,其中有感冒、失眠、疲乏、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還包括一般人難以啟齒的口臭、便秘、痔瘡等。普通的食材只要經巧妙搭配制作,規律服用後,便能發揮出不平凡的功效。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上升,發病年齡不斷提前,健康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與其說這種現象是經濟發展造成的」文明病」,不如說是健康觀念和自我保健意識相對滯後引起的「不文明病」。因此,向全民普及健康知識正當其時。 對於疾病的防治,中西醫雖然理論不同,但其精髓都有相通之處,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中西醫都認為是內外因協同致病,中醫認為」七情六淫」可致病,西醫認為」心理失衡和環境因素」可致病。在各因素的比重上,中醫認為」藥療不如食療」,西醫認為」醫療作用占8%,而合理膳食占13%」,而且雙方一致認為心情、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上,中西醫各有千秋,中醫以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見解獨到而深入人心。 本書作者具有二十年臨床經驗,對50種常見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從症狀征候、臨床特點到飲食療法,從粗糧細糧、雞鴨魚肉、瓜果蔬菜到食用菌,糅合中西醫理論,用百姓天天接觸的普通食物預防、治療常見病。 比如,作者對胃痛這種常見病的醫理講解和所列的飲食療法:胃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飲食不合理、生活無規律、寒冷刺激。精神抑郁、勞累生氣均可導致胃痛,而同是胃痛又分為脾胃虛弱型胃痛、肝郁氣滯型胃痛和脾胃虛寒型胃痛。脾胃虛弱型是由於平時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造成的,平時要多吃熱性易消化食物.如羊肉、狗肉、蓮藕、南瓜、山藥、蘿卜、桂圓、姜、桃等,少吃寒性食品如海鮮、蘆筍、梨、西瓜等,食療可選用紅棗粥;肝郁氣滯型胃痛則是因為平時情緒波動大,易生悶氣,氣後胃痛,所以應少吃刺激性或產生氣體的食物,多吃平和易消化的食物,食療可選用橘皮粥;脾胃虛寒型胃痛和前面兩種又有所不同,是由於平時吃寒涼食物太多,寒涼傷胃所致,所以食療應選用蘿卜羊肉湯。這樣的建議不僅使你一目了然,豁然開朗,而且使你對食療信心倍增。 作者運用中醫博大的文化和深蘊的哲理,結合我國悠久的飲食文明,使「藥食同源」的古老真理具體、形象、可操作性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為我們展示了一種適合我國國情、民情,方便有效、價廉物美的防治常見病的方法,使人一看就懂,一用就靈。 在健康科普百花園中,本書以其生動淺顯、內容豐富和具體實用而引人注目。相信讀者一定能從中獲取精神上和食物上的雙份營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