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媽祖與寺廟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竹塹媽祖與寺廟
本書為台灣史名學者卓克華教授,繼《從寺廟發現歷史》及《寺廟與台灣開發史》後,有關台灣寺廟研究的最新力作。本書收集了新竹市長和宮(外媽祖廟)、內天后宮(內媽祖廟)、香山天后宮、竹蓮寺、金山寺等五座寺廟研究,及〈台灣寺廟古蹟的認識與參觀〉、〈台灣寺廟對地方的貢獻〉、〈城隍信仰歷史演變之考察〉等論文,故書名《竹塹媽祖與寺廟》。
名建築史學者徐裕健教授稱讚本書作者「以蕞爾寺廟的歷史沿革與空間,詮釋出大範圍地方歷史社會力的中介」、「更旁及當時社會生活的描寫以及社會關係的分析」、「歷史與社會的勾聯,相當程度的拓展了史學研究方法論在社會向度的範疇,更進一步觀照到常民生活的社會現象」,「凡此種種皆為其長年浸淫台灣史功力的展現。」
《進出客家》的作者黃卓權更肯定本書「針對新竹市幾座天后宮的建廟緣由、信仰、傳播,與周邊幾座歷史性的寺廟沿革、文物與建築等深入探討研究,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不但補充訂正了過去人云亦云的錯誤,也建立了竹塹地區『古蹟史』研究的基礎。看他憑著一塊碑文、一面牌匾、一個香爐、一方桌腳、一片殘存的文字紀錄,以及一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史料文獻,就能一一組構出一段不為人知,或是早已遺忘的歷史,光是這種功力就令我這個『住久竹塹如故鄉』的新竹人不得不深感佩服。歷史研究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這些細微末節之處,功夫下得愈深,成就愈高。拜讀克華兄的大著,應該都會湧生『心有戚戚』之感」。
作者簡介
卓克華
文化大學史學碩士,廈門大學歷史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中原大學、文化大學及中國科技大學,現任佛光大學歷史所教授。
出版有《從寺廟發現歷史》、《從古蹟發現歷史 卷一家族與人物》、《寺廟與台灣開發史》、《古蹟.歷史.金門人》、《清代台灣行郊研究》、《台灣舊慣生活的飲食文化》、《台北古蹟探源》、《竹塹媽祖與寺廟》。經常與李乾朗、徐裕健、符宏仁、黃天浩、閻亞寧、韓興興與漢光等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古蹟調查、規劃與修護之研究報告。已撰就之古蹟研究報告,近八十本,尚待機發表彙刊,論文散見《台灣文獻》、《台北文獻》、《北縣文化》、《咕咾石》、《竹塹文獻》等學報、期刊。
黃序
蔡序
〈代緒論〉台灣寺廟古蹟的認識與參觀
第一章 長和宮(外媽祖廟)
第一節 新竹開發概略
第二節 塹郊之成立
第三節 塹郊之組織及貿易活動
第四節 市場交易及行銷系統
第五節 知名郊舖與郊商
第六節 塹郊與金廣福之組成
第七節 塹郊會所長和宮
第八節 塹郊對地方之貢獻
第九節 塹郊衰微原因
第十節 結語
第二章 天后宮(內媽祖廟)
第一節 內天后之創建與時代背景
第二節 清代變遷與祭祀活動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遞嬗及相關活動
第四節 光復以來的變遷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香山天后宮
第一節 廟的創建年代探討
第二節 廟名的由來及相關問題
第三節 歷史沿革與廟中文物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竹蓮寺
第一節 竹蓮寺建遷因緣及週遭環境
第二節 竹蓮寺的遞嬗與沿革
第三節 廟中文物稽考
第四節 竹蓮寺與民間戲曲的演出
第五章 金山寺
第一節 清代「金山面」地區的開拓與金山寺創建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清領時期的創建、沿革與相關問題探討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浴火重生
第四節 光復以來的變遷
第五節 結語
附錄一 台灣寺廟對地方的貢獻
附錄二 城隍信仰歷史演變之考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