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共三冊)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關原之戰(共三冊)
關原之戰不僅是日本本土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戰爭,也是日本中世和近世的分水嶺。司馬遼太郎以恢宏的視角,詳盡鋪陳這場大戰從起因到終結的各個環節,以及兩大陣營的政軍情勢與攻防交錯、複雜糾葛的派系鬥爭與人心向背。同時也深度描繪了近百位個性豐滿的大名、武將、謀臣等各類人物,綿密刻畫他們的性格、心理、謀略與作為、家族的起源與興衰,帶我們審視亂世變局中的人性軌跡。
一邊是可望改變天下版圖的霸者德川家康,一邊是誓死捍衛政權道義的忠臣石田三成——孰勝孰負?每個戰國大名各有主觀的權衡判斷。該選哪一邊?攸關未來的家國命運和政治前途。換作是你,會如何下注?司馬遼太郎蒐羅龐大史料,運用鳥瞰式寫作手法,行文有描述、有評點,由人物軼聞切入歷史事件,自一場戰役窺看一個時代,進而逼近人生最終抉擇——重義理?或取利?
《關原之戰》透過生動的故事情節、細緻的人物形象,闡明勝負的關鍵,不在戰場上的軍力多寡或戰術運用,而是在兵戎相見之前的謀略規劃,以及外交整合的能力,儼然是《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最佳詮釋。被喻為司馬遼太郎的戰國三部曲之一,《關原之戰》宛如華麗壯闊的大河繪卷,也是充滿謀略交鋒的商戰寶典,更是發人深省的職場教科書和處世指南。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1923-1996)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本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
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六六年以《龍馬行》、《國盜物語》贏得菊池寬賞,之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並獲頒文化勳章。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專職作家,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後,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著作已編纂為【司馬遼太郎全集】(全68卷)。
中譯作品有:《鎌倉戰神源義經》《太閤記:天下人豐臣秀吉》《關原之戰》《龍馬行》《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豐臣一族》《宮本武藏》《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遠流)等。
導讀
義 vs. 利──生命理念的交戰
慶長三年(1598年),太閤豐臣秀吉溘然病逝,圖謀霸業的德川家康伺機奪取天下。深受秀吉信賴的能吏石田三成,恪遵故主遺命,矢志守護豐臣政權。對三成而言,忠誠與正義,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價值信仰,是武士必備的道德操守,也是維繫社會的秩序之道。如此一位理想主義者,卻無法體察時代洪流,看不清以利益為優先的人性現實。
《關原之戰》書中,藉由儒學者藤原惺窩之口,點出普遍的人性欲望:「秀吉對人採取餌以利益的手段,誘惑天下英雄豪傑。於是天下人心汲汲僅思利,茫茫不思道。靠利得到的天下,利盡之時必將滅亡。」人因利害而動,當舊時代崩毀,受秀吉封賞的諸位大名,自然見風轉舵、人心離異,縱使三成以正義之名,對家康興師問罪,終究無法改變世道、逆轉人心。
出生於大阪的司馬遼太郎,在情感上傾向豐臣秀吉(而不是德川家康),小說也以豐臣家的石田三成為主,作為觀照關原之戰始末的核心視角。整個江戶時代,石田三成被德川幕府描述為奸惡之人,司馬遼太郎特意為他平反,重塑其正義鐵漢的歷史形象,彰顯其忠烈凜然的高貴人格──這是歷史小說大師為一代忠臣譜寫的安魂曲,是一曲熱血悲壯的英雄悲歌,讀之令人淒然嘆息。
狐 vs. 狸──智謀權術的競逐
歷史上許多成就霸業者,除了具備超凡的智慧膽識,往往也熟諳機變權謀之術,在《關原之戰》的德川家康,正是一個兼具智謀與狡詐的成功典型。為了免於「以下剋上」的叛逆惡名,家康巧妙利用豐臣家「武鬥派」與「文官派」的衝突齟齬,藉由兩派之間的權力鬥爭來掩飾自己的陰謀野心,甚至蓄意「培養」競爭對手,挑起石田三成的義憤之心,誘使敵人主動宣戰。
至於三成,一旦決定舉兵討伐家康,即以電光火石的效率擬定戰略藍圖,將日本一分為二,與會津的上杉景勝聯手,企圖夾擊家康。得益於長年擔任秀吉秘書官的經歷,掌管天下行政、財政和人事業務,三成腦中總有一張色彩鮮明的日本列島全圖,因此他的戰略眼光,可是空前未有的全國性大會戰。此等號令天下視聽、調遣全國大名的能力,當下之世除家康以外,無人能比。
司馬遼太郎以「佐和山之狐」形容石田三成,以「西丸之狸」、「江戶老虎」比擬德川家康,細筆刻畫每個人物的運籌帷幄、思路轉折與心理活動,使得這場改變日本歷史的大戰,更像一場針鋒相對的智力競賽。而各大名武將之間的爾虞我詐、進退攻守,也處處可見「孫子兵法」或「三十六計」等謀略學的運用。
理 vs. 巧──政治手段的角力
擅長行政管理、出謀劃策、整合資源的石田三成,明明擁有較多的兵力優勢,戰場上也部署了制敵機先的方陣格局,最後為何會徹底失敗?在司馬遼太郎看來,「所謂戰爭是主將性格的作品」。三成天性頑固偏執,不解人心奧妙,誤判敵我情勢,又拘泥理念原則,拒絕採納建言,缺乏務實變通,終至功敗垂成,儼然是「性格決定命運」的警世箴言。
老謀深算、長袖善舞的德川家康,在吞忍數十年、問鼎天下的最後關頭,自然縝密佈局,機巧百出。他善於運用政治手段,合縱連橫,暗地發動各種攻勢,挑撥離間、獻媚安撫、拉攏收買人心,做好萬全準備才發足戰場。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馬基維利的《君王論》也指出「外交是戰爭的另一項武器」。家康深知「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理,憑著豐臣家首席大老的名義,把豐臣的直屬領地,順手封贈給向自己輸誠的大名們,藉由這類「幕後交易」,達到瓦解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家康另一個成功的原因,在於靈活周延的情報網絡。他審慎扮演「情報局長」的角色,在各處安排間諜人員蒐集大量情報,擾亂敵營內部,攔截敵人的書信,這也是三成戰略所欠缺的一環。
直 vs. 厚──人際經營的對比
儘管三成為人狂傲自負,為了用賢舉才,卻甘願付出自己的半數俸祿,務求軍事天才島左近來到麾下。另一方面,三成與大谷吉繼兩人的深厚情誼,在講究主從倫理、「友情」意識淡薄的戰國時代,成為一樁珍貴的美談。大谷吉繼患有皮膚病,一次品茶會中,鼻水不慎滴進了茶碗,列坐的大名怕受傳染都佯裝喝一口,唯獨三成端起茶碗一飲而盡,讓吉繼感動不已。
對朋友懷恩重義、對主上竭忠盡責的三成,對待同僚卻難改其剛毅耿直的脾性,堅持彈劾不正當的行為舉措,結怨於不少武將。左近曾勸三成:「將來欲成大業者,卻樹立不必要之敵,此乃拙策中之拙策。」三成回應:「人生而帶來的毛病,到死也改不掉的。與其為改掉毛病而受大苦,當務之急,倒不如盤腿穩坐毛病之上,揚己之長。」就是因為樹敵太多,就是這些人際糾葛,埋下西軍倒戈叛變的因子,令人扼腕。
再看家康。「厚黑學」指出,御人之術必以收心為上、收身為下,老於世故的家康,最會運用「厚黑」之術廣結人緣,厚積人望。若將天下當做一場大戲的舞台,德川家康絕對是演技精湛、圓融練達的最佳演員。
一部經世活用的職場生涯教科書
一部好看的歷史小說,不僅可以還原歷史真相,更能凸顯真實人性,具有歷久而彌新的啟迪價值。《關原之戰》書中的人情世故,無異於現代工商社會的職場倫理與人際溝通,我們可以從中參照個人生涯的榮枯順逆,體悟企業組織的成敗興衰,歸納致勝的關鍵與失敗的緣由,是現代人立身處世的借鑑。連日本知名作家田中芳樹都說:「《關原之戰》是司馬老師的傑作之一,目前想要在商界、政界生存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審視《關原之戰》所描述的各種主從關係,如:豐臣秀吉與石田三成、德川家康與本多忠信、石田三成與島左近……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領導者」必須要知人善任、凝聚部屬的向心力,也能學習「參謀者」如何進行策略思考、制定行動方針的專業才能,可作為組織團隊的工作心法。
《關原之戰》描繪了近百位大名、武將與謀臣的處事態度、經營眼光、領導決斷、規劃思考的能力,蘊含了領導學、管理學、策略學、政治學、外交學、心理學、人際學等各種現代知識,最終論及「正義?或利益?」的人生抉擇與道德思辨。對應現今的政商組織,內部若發生派系權力鬥爭或意識型態的紛爭,你要如何選擇?如何自處?《關原之戰》不僅梳理了日本戰國的歷史脈絡,更是一部經世活用的職場生涯教本。
高宮的茅庵 如今,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筆者少年時代去過近江國的一座古寺。溽熱盛夏裡,沿著漫長的石階拾級而上。古寺的名字現在記不清了。 當時,我坐在古寺簷廊裡納涼,眼前是一大片繁密的綠葉。其情其景,記憶如昨。那繁密綠葉的前方,鋪展著琵琶湖畔遼闊的平原。 一位老人把我們領到這裡,他咚咚敲著簷廊的地板,連說帶比劃,向我們一群少年講起了古寺的歷史: 「現在我坐的這地方,太閤殿下曾經坐過,他一身獵人裝束。那天也是個盛夏裡炎熱的中午,像今天一樣,汗水都流進眼睛裡了。」言訖,老人擦了一把汗水。街上的大人們都稱這位老人「嫩葉君」。至於他姓甚名誰,到現在我也一無所知。 老人舉著洋式陽傘,手搖一柄扇子,身穿被漿洗得縮了水的襯衫和短褲,披著一件麻布道袍似的外衣。 「來一碗茶!」據說秀吉這樣命令道。 寺院深處,有人應聲。隨之站到秀吉眼前的,是寺院當時的小和尚石田三成。 此處為冗筆。這一段傳說經常刊載於少年雜誌等圖文刊物上,內容我們瞭若指掌,何需再聽老人講述。 現在我要創作《關原之戰》這部人間喜劇或曰「悲劇」,不知從何處寫起為好,冥思苦索模糊朦朧之際,少年時代領略過的前述情景,像白日夢一樣浮現於我的腦際。據聞,亨利‧米勒說過:「此刻你正在思考著什麼,即可以從你想到之處寫起。」我就這樣展開故事情節吧。 那位老人講的石田三成當小和尚的故事,收入《武將感狀記》中。一般認為,石田三成在世之時起,就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插曲逸事。 當時,秀吉身為織田信長的部將,剛當上大名,被封為近江長濱城主,年祿二十餘萬石。 秀吉在自己領地內放鷹狩獵,他認為,狩獵活動的目的是進行領地內的地形偵察,兼能視察民情。不僅如此。秀吉覺得,因為自己平步青雲高升為大名,必須擁有與二十餘萬石相稱的軍隊和武士。他放鷹狩獵之時,與其說在乎飛禽走獸等獵獲物,倒不如說更深切關心的,是確認自己領地內是否有名副其實的人才。秀吉的譜代(編註:代代侍奉特定主家的家臣系統)大名加藤清正、福島正則、藤堂高虎等人,幾乎都是他在這時期招募到手的。 卻說石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