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舟裡的生命教育:七天打造一艘舟, 從主題式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靈魂修煉課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造舟裡的生命教育:七天打造一艘舟, 從主題式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靈魂修煉課

作者:大沐老師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10日
ISBN:978957503412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14元

造舟與海洋教育推手大沐老師,
帶領孩子七日造舟,齊心協力打造一艘船,
也帶孩子找到學習與生命的方向。

  面對新時代所需的深度學習,
  知識的累積已不再足夠,
  親身體驗、動手做與團隊合作更能激盪創意的火花。

  大沐老師走在造舟路上十年,
  打造的不只是獨木舟,更是跨科學習的主題式教育與心靈成長班。

  他說:「一生中,一定要親手打造一件比自己還大的作品。」
  又因為想與孩子一起透過水路探索所生所長的島嶼,
  於是決定手造獨木舟,划舟環島。

  從DIY到DIT,Do it together是他的信念,
  造舟不是一人之事,需集眾人之力方能完成。
  造舟也不只是手工與勞作,需要多元知識才能撐起成品,
  所以他帶孩子看浪、聽風、觀察天氣、了解木材,
  過程中整合了地科、力學、數學、工藝、美感等跨領域知識,
  更從做一艘小船模型開始,到團體合作完成真正的獨木舟。

  這段歷程,有挫折的淚水,也有爭執的情緒,
  但在經歷一切後,得到的是更堅強的心靈與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這不只是一本能讓你按部就班、照表操課的造舟手冊,
  也不只是主題式學習的教學分享,
  而更是一本有故事有方法的另類勵志書。

  透過本書,學生與團隊將學到六大核心力──
  ☆ 造舟練習:Step by Step,造舟方法全收錄,帶你從零開始建造屬於自己的一艘獨木舟
  ☆ 知識打底:超過200張精采圖表、照片與影片,清楚解釋關於舟與海的一切
  ☆ 創客精神: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突破框架,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
  ☆ 整合學習:海洋學、生態學、力學、數學、美學與素養,透過造舟結合跨領域學習
  ☆ 正向思維:隨時面臨各種選擇與困難,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恆毅力與成長性思維
  ☆ 心靈重建:造舟不是個人秀,在團隊合作中,體會挫折、包容與成長的重要

  哪些人適合讀這本書?
  ☆設計海洋教育課程的泛教育工作者
  ☆設計主題式學習、創客課程的泛教育工作者
  ☆設計體驗式生命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有意透過造舟,重新打造團隊合作默契的企業人資工作者
  ☆對舟船感興趣、想嘗試自己或團隊造舟的創客
  ☆對推廣親海、愛海、知海等領域有熱忱的環境教育工作者
  ☆喜愛閱讀心靈成長、生命體悟故事的讀者

名人推薦

  吳文德 台北市永建國小校長
  張銘隆 台灣獨木舟運動的先鋒
  蔡志堅 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謝智謀 國立師範大學教授
  羅致遠 樂活海洋學院執行長
  嚴長壽 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
  齊心推薦

  因學校推動海洋教育而與大沐結緣,一起透過辦理師生造舟、創客教育共逐海洋夢,讓更多的朋友成為海洋子民的夥伴。擁有諸多特殊才藝的大沐,比許多教師有教育哲學理念、更有教育熱情,散發著教育家的特質。

  大沐的創新思維與創客魂將近年的努力成果,結晶為《造舟裡的生命教育》,將成為國內第一本最具故事性、教育性、創新性、國際性的獨木舟第一手文本,貼近生活又容易閱讀,本書可說是手工造舟、划獨木舟、推動水域環境教育與學習者的另類「獨木舟學校」,打開讀者的海洋之心,翻轉獨木舟界視野,成為海洋之子。——臺北市永建國小校長 吳文德

  獨木舟開啟了海洋文化的黎明,從遠古時代的水上浮木發想到刳木成舟,才有了第一艘能自在操控的「船」,而河海空間無限浩瀚,人類文明至今仍未完全探索。 人生也是,從一無所知降生,不斷的學習、成長,不斷的充實,才不枉一生。

  十年前,和大沐一起從手作格陵蘭舟ABC開始摸索,大沐的「舟」已經臻入藝術的等級─這藝術品,並不只是提供視覺美感的模型,「航行」才是「船」的生命真義。大沐的造舟課從零開始,備材、木框成形、蒙皮、美化到河海划槳探索連貫呵成,不但完成船的生命意義,也教育了造舟者學習和探索的生命意義。所以,大沐的舟,不止是手藝,是道;而大沐從舟槳中,也廣大傳播了這個道理。 ——台灣獨木舟運動先鋒 張銘隆
 
  大沐,有一個奔放、自由與創意的靈魂,為了理想,為了孩子,為了這塊土地,可以忘記自己,全力以赴的狂野男人。

  與他熟識很多年,不管在信仰上,或是冒險專業上,或是在服事孩子上,我們都有共同的看見與熱情。那一年,他說營地鍋爐壞了,需要維修,我去看他。慢慢的,我們有很多的交集;有一年暑假,我請他來臺灣師範大學教大學生、中學生與小學生一起參與「大手攜小手,獨木造舟計畫」,同時也幫助偏鄉孩子圓夢。之後我們常一起閒聊,一起划獨木舟,然後在他失意時,我成為他的確保與代禱者。

  大沐,一直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也知道他生命的召喚在那裏,也因此他透過造舟及木工手造過程,再做一個另類不同的教育,讓孩子專注、會思考,有美感,相互合作,學習溝通,一直在創造教育更大的可能。多年來,不只是手造的獨木舟之多,更重要的是,影響與改變更多的生命。這是一個失落疏離的年代,但他卻用他的熱情與貢獻,融化這些疏離與失落。

  這一本書是獨木舟的書,更是教育的書,也是家庭親關係的書,亦是開啟心靈視野的書,更是感動生命的書,期待這本書給每一位讀者,有不同生命展現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更看清人類靈魂真正的需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謝智謀

  台灣假如少了大沐老師,肯定會失去不少的樂趣,因為我們所成長的這塊土地,有著美麗的河流、湖泊與海洋,若沒有人教我們造舟,我們便失去了與她們親近的機會。

  我曾經親自與青少年參加大沐老師的造舟課程,誰說他們是一個無感學習的世代?跳脫刻板印象的教學模式,孩子的學習是主動的、是快樂的,而且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是態度與品格,我們看到了教育可以被翻轉。——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蔡志堅

  五千年前在南太平洋上遷徙的南島語族,身上留著大海母親般的血液,我們也是。

  數千年過去,人們對大海的嚮往無異,但是面對大海的勇氣與能力已經變得薄弱。畢竟現代人承受不了九死一生的風險,也並不花費一生鍛鍊航海的技術體能。有太多人被一時興起的成就吸引,緊接著就被不友善的環境擊潰。

  我與大沐老師相識在二○一二年的九月,我熱愛帆船航海,大沐老師則在眼中散發著接收到神諭般的光芒!他想要做一件事,一件當時連我都覺得不可能的事,面對這群已經被馴化成島民的人們,他要透過造舟喚醒大家身為海人的記憶。

  同為海洋教育的先鋒,我最能體會這個夢想需要無比的熱情與毅力才有機會辦到。七年過去,這本造舟書,是大沐老師堅持的成果,是海洋教育的里程碑,我要向大沐老師致敬!——亞果遊艇集團・樂活海洋學院 執行長 羅致遠


 

作者簡介

大沐老師(作者/攝影)

  大沐老師(溫志榮),划手工獨木舟挑戰三十天環本島的造舟達人。

  國內知名獨木舟造舟及划船講師,致力推廣手作獨木舟,鼓勵大家藉由造舟划船,接近海洋與自然,找回島嶼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感動。二○一五年榮獲TEDxFJU與新北市政府決選之TEDX講師。並指導台東均一中學、都市人基金會、苗栗家扶希望學園、台北市教育局--中小學師生海洋之心、台北市社會局--少年航海王等等造舟活動。擅長於金屬工藝多媒材創作,與手作格陵蘭獨木舟。

陳藹文(採訪整理)

  澎湖安書宅二手書店主人六年畢業,大沐造舟營隊小幫手兩回合,喜歡採集故事,喜歡寫字。

 

好評推薦
前言:老師,我這個靈魂要怎麼辦?

一、序曲:獨木舟是一所學校
第一天上課就看海
在山上造舟的人
獨木舟是一所學校
幾歲可以造舟?

二、旅程:我和孩子們的造舟之路
少年航海王
海洋之心與淡水啟航
從單人舟到雙人舟
希望學園
商業與理想兼具的營隊
全台走透透

三、準備:造舟前的心理準備
釋放學習機會
初學重點是方法與技巧
不要個人完美,要團體共好
修補
信任
生命思考
與生活的連結

四、造舟:七日成舟計畫
Day 1任務:船舷、甲板
Day 2任務:船刀、肋骨
Day 3任務:骨架完成
Day 4任務:艙口橫條
Day 5任務:座艙口
Day 6任務:蒙皮
D-Day驗收日

五、尾聲:造舟不只是做船
暖身
面對質疑
小小孩的大目標

六、附錄
環島篇:2018孩子的書屋環本島記
海洋篇:消失的海岸線
航程規劃書


 

前言 老師,我這個靈魂要怎麼辦? 那天,造舟課中突然一個稚嫩的聲音發問:「老師,我這個靈魂要怎麼辦?」 這句話引得眾人會心一笑,轉頭看他,是個可愛的小二男孩,手裡握著剛剛做好的木塊機器人,十分生動,顯然已經花了不少心思製作。再追問他後,便拿出畫在紙上的設計圖介紹,這個「靈魂」可是他很認真做出來的,只不過做完卻忘記老師說過要放的位置,所以拿到老師面前詢問,靈魂做好了,要怎麼辦?要放哪裡? 大沐老師的手工造舟課程裡,靈魂這件有趣的「小事」總能引發討論,跟船體結構一點關係也沒有,老師會提醒每個隊伍利用手邊廢料,找時間空檔去做一個代表自己的小物,吊掛在獨木舟的船頭內部,當作吉祥物,不為給別人看,而是為了自己。老師會對所有學員說,這是賦予獨木舟生命,是船的靈魂,也是你的靈魂。 造舟營隊約需一星期的時間,前兩天充滿新鮮感,大家都精力旺盛,進入第三天左右,來到體力與意志的倦怠期、撞牆期,尤其受到進度壓力而開始煩躁的時候,可休息片刻緩衝一下,換個心情,輕鬆地去設計這個吉祥物。 結果,小孩的隨口一問,成了本日的哲學討論,聽到的人都故意拿來當作跟老師對話的起頭:「老師啊,我這個靈魂要怎麼辦?」有點開玩笑,也有點想從造舟過程找一些啟發吧。 是啊,我們的靈魂要怎麼辦?雖然不是一般人認為會在「造舟課」提出的問題,未必不能在這七天的造舟時光中思考,從團體生活裡、從手作細節裡,看自己的所有與所缺,去找到答案。 記得有一組文靜害羞的家庭,認真想學,事先還採買了很多新工具,但下手總是遲疑,老師只好派出一位小幫手去協助,進度才跟上,眼看已經完成船體全部骨架只剩下蒙皮了,無奈最後一天小幫手有事不能到場,全家面露難色,老師鼓勵著說:「別擔心,你一定可以做好的,小幫手不在,還有我在啊!」 溪河外訓划船那日,中場每隊練習翻船復位,這家父子也是非常害怕,遲遲無法自主落入水裡,只好借旁人之力強迫下水去面對恐懼,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有此經驗未來才能真的划船,造舟的意義也才完整。翻船前的緊張猶豫,與得知最後一天造舟沒有幫手、安全感頓失的神情相似,老師提醒他們不必太擔心,不用怕做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