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思維:讓每一次思考都能躍出框架的人生增量心法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精進思維:讓每一次思考都能躍出框架的人生增量心法
學業進修、職業精進、多重斜槓、成功創業、人生規劃都適用,
一本不可錯過,開啟全新思維方法的心智成長指南!
慣性思考是積極行動的最大障礙,
你要學會創造成功,而不是複製成功。
亞馬遜中國、當當網百萬暢銷書,蟬聯各大成功勵志榜超過310週,
好評率99.8%,知乎網站五十萬網友實用大推!
你是否按部就班完成學業,卻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
你是否在下班後的黃金時刻努力進修學習,卻覺得越學越焦慮?
你是否認為自己資質平庸,而在無意間放棄了許多機會?
從小我們在制式教育中學習,為了社會認同而盲目迎合,局限了無數可能性。
想要跳脫舊有的思考框架,你必須來一場大腦「斷捨離」!
本書作者是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學習與思維方法研究專家,他汲取多年從業經驗,將艱澀難解的理論轉化成7個擺脫人生僵局的成長法則:
成為「時間」掌控者,從當下出發,結合過去與未來,精準規劃人生每一階段。
逃離隱含假設的牢籠,挖掘更多可能的選項,「選擇」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
捨棄過度準備,現在就是「行動」的最佳時機。
把知識當成一項技能來「學習」,讓不同知識產生化學作用,激發新創意。
培養簡化訊息、過濾雜訊的能力,將「思維」變成提升自我的工具。
設計高難度挑戰,將「才能」磨練到極致。
堅持你的獨特性,成為與眾不同的「成功」者。
現實世界裡沒有指引說明書,在不斷革新的時代裡,獨一無二就是最好的競爭力,這七個成長法則可以幫助你從小細節挖掘大關鍵,進一步達成你的理想目標,實現「人生增量」!
鼎力推薦
《長安十二時辰》文字鬼才馬親王馬伯庸
《為什麼都是我的錯?》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
讀者好評推薦
一個厲害的人,一定是一個具有某些「獨一無二」東西的人,他不是「某某第二」,而是他自己。他一定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經歷以及對經歷的反思、大局意識、方法論乃至人生觀,然後統和成一個整體,變成了自己的人生護城河。──當當網讀者 甜啾啾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那些一直在你看不見的海面下生根發芽的人。他們不在乎海面上有多少商船、多少金銀珠寶,也不像那些浮游生物一樣,期待好運氣能把它們帶去遠方。他們只是在海底生長,直到築起整個海岸線的城牆。采銅就是後者,是這個世界上極為少數的後者。──豆瓣圖書讀者 Miss power
中國大咖讚不絕口推薦
這本書的價值不只是「如何讓自己變得厲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為什麼不夠厲害。──《長安十二時辰》文字鬼才馬親王‧馬伯庸
聖人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每個人都想努力,但努力的方向不對。某些書並不神奇,只是可以讓你努力的方向對了。──豆瓣著名文藝青年‧張佳瑋
第—本值得推薦的自我提升類好書,解答了大多數人經常遇到的自我成長中的問題。非常高興看到采銅把知乎上的精彩答案進一步擴展成一本心智成長指南,推薦給每一個想成功的年輕人閱讀。──知乎作者‧戰隼
救命稻草和武林祕笈。主治在校學生和職場新人的學業不調和前程不通。作者對世人的愛,就藏在理性的封皮和目錄之下,火熱,發燙,在這個雞湯當道的年頭裡,燒出了一條鋒銳的路。──編劇、知乎作者‧梁邊妖
采銅老師擅長把艱深晦澀的學術理論,轉化成興味盎然的生活常識;把邏輯嚴密的理性思維,昇華成感動人心的熱血情懷。他的工具只有兩個:嚴肅地思考和認真地生活,他是一個思想者和生活家。──知乎心理學領域優秀回答者‧動機在杭州
在知乎上,采銅較真的程度是極為少見的。他把問題放在困惑的熔爐中,反復冶煉,放出的銅歸銅,未能成銅之處,也不會裝成銅。他的回答,重要的往往不是結論,而是思想,因此也更能促使看的人去思考。他是知乎上一個認真的奉獻者,一個令我敬重的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周曉農
作者簡介
采銅
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學習與思維方法研究者、知乎青年知識偶像、2016年中國亞馬遜新銳作家。
著有:《精進思維:讓每一次思考都能躍出框架的人生增量心法》(高寶書版)、《精進2:解鎖萬物的心智進化法》(即將出版)等暢銷書。
個人公眾號:采铜的创想世界
第一章 時間之尺
一、活在「全部的現在」
二、對五年後的自己提問
三、我們總是在重複地抓起沙子
四、「快」與「慢」的自由切換
第二章 尋找心中的「巴拿馬」
一、從終極問題出發
二、逃離隱含假設的牢籠
三、克服天性中的選擇弱勢
四、人生是持續而反覆的構造
第三章 即刻行動
一、「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二、精益創業的行動啟示
三、像Photoshop一樣分解任務
四、三行而後思
第四章 如何學習,才能夠面對現實
一、找到一切學習的嚮導
二、不要當一個知識搬運工
三、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
四、分離的知識,難以解答真正的現實
第五章 向未知的無限逼近
一、大腦需要「斷捨離」
二、迎接「靈光乍現」的時刻
三、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狀
四、世界上沒有輕而易舉的答案
第六章 努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才能
一、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
二、沒有突出的優勢最危險
三、你是「差不多先生」嗎?
四、挑戰是設計出來的
五、不帶痛苦地堅持到底
第七章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一、「學渣」與「學霸」都不是好選擇
二、從「遊樂場」到「荒野求生」
三、獨特性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序
用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在老家的房子裡,有一面用了多年的掛鐘。這鐘看起來很尋常,毫無特別之處,但每次我回家看望母親,看到這面鐘時就會覺得很放鬆,這與我看其他鐘錶的感覺很不一樣。
用其他鐘錶看時間時,我只覺得時間走得好快,「哎呀,都已經這個時候了,好多事情都還沒做,怎麼辦怎麼辦……」可是在母親的房子裡看到這個鐘時,緊張感便全無了。
「咦,原來還早啊。哦,稿子還沒寫,算了沒事,慢慢來好了……」於是,按照心理學裡慣用的做法,我把這個現象用通俗的名字命名,叫作「母親的掛鐘效應」,而後又給了一個學術化的解釋:「歸家的溫馨感和母親的關愛導致主觀時間感變慢。」可是有一次,我發現在這個解釋之外,竟還有一個更「科學」的解釋。
那天母親在陽臺曬衣服,轉過身問我:「兒子,現在幾點了?」
我抬頭一看鐘:「九點十五。」又低頭看手機。
這時恰巧有一則微信訊息傳來,傳送時間是「9:20」。咦,怎麼回事,剛才不是九點十五嘛,怎麼突然就二十分了?我又抬頭看鐘,確實是九點十五,再低頭看手機,確實是九點二十……手機是使用網路所提供的時間的,不太可能會有問題,哦,那就是母親的掛鐘慢了,我之前竟然沒有想到。
母親的掛鐘慢了五分鐘,所以每當我看這面鐘時,它顯示的時間總比我內心估計的時間要慢了那麼一點,但就是那麼一點,竟讓我放鬆了下來,不再焦慮、緊張,覺得可以心安理得地多享受一點時光,像是意外收穫了一種妙不可言的福利。
我沒把這個發現告訴母親,如果我告訴她,她一定會把鐘調準。而鐘一旦調準,不僅我所享受的輕快閒適感沒了,更重要的是,母親家這個優哉游哉的世界也會消失不見。只要我不告訴她,她就可以一直生活在比別人慢五分鐘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她不僅沒有失去什麼,反而得到了更多。
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母親就說,手錶要故意調快幾分鐘,這樣才不容易遲到,而且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搶在別人的前面,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就像其他很多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事情一樣。而就是這樣的信念,迫使我們在同一個方向上奔跑,然後越跑越累,越跑越迷茫,越跑越痛苦……
令我驚奇的是,這種「錶要調快」的觀念竟如此頑固卻又悄無聲息地存在著,框住了我們的思維。更令我驚奇的是,一旦這個框被敲開一個小口,竟會有如此出其不意的效果。
是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反過來「把錶調慢」的可能性,畢竟,這看起來太異想天開了,很顯然地,這肯定也是「錯」的。可是,就是這樣看起來荒誕的事情,一旦付諸實施,或者只是像「母親的掛鐘」一樣無意間實現了,可能你的人生就會呈現出另外一種別致的模樣。甚至,就像你發現了一把你尋覓已久的鑰匙,這把鑰匙意味著可以用另外一種全新的視角、經驗、智慧去審視我們既有的生活,而這種審視本身就意味著生活的改變。
我恍然大悟。生活就像一面三稜鏡,它不是只有單一鏡面,相應地,也不只一種可供觀察和理解的視角。它應該不只有一種標準、一種模式、一種狀態,它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並且有著不同縱深的內涵。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現在和未來、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時候,存在著遠比我們已知的更多可能性。
是的,我們總是在慣性中生活,在教導下學習,在成規中思考,在勸解中決定,並在無助的結果中自責。我們著實需要一種智識和能力,去觀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發現和實踐更多成長和成才的路徑。可問題是,大多數時候,當我們對眼前的一切習以為常時,我們連這種「需要」都沒有意識到,於是我決定寫這本書。
這是一本特別的書。說它特別,是因為它是某種複雜的混合物,裡面有我的經歷以及對經歷的思考,有心理學,也有不同學科、不同實踐領域的經驗和知識。但我希望這種混合並不突兀,在我看來,經歷和學習、經驗和知識、實踐和理論,這些並非都是截然兩分的,而是應該互相印證、互相補充的。更進一步來說,閱讀、思考、寫作和生活本身也應是渾然一體的,見解並非存在於僵固的教條裡,而是鮮活地生長在流動的生命中。
在這本書中,我打開了我們人生的七個面向,它們分別是──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
「時間」是我們的座標,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這個座標,因此,處理好與時間的關係是我們生活、成長和改變的前提。
「選擇」往往發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們迷茫、無助和焦慮,而學會選擇也就是學會認清自己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行動」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歸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現代人行動的步伐越來越沉重,無力感不斷蔓延,所以我們更需要行動的勇氣和智慧。
「學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誌,對很多人來說更是融貫一生的修行,學習的規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補上的一課。
「思考」發生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但是對思考本身的思考卻顯得稀少和珍貴,當我們欲要解決工作和學業中的各種難題時,你便會發現它的價值。
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裡,一個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如何獲得不凡的才能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難解的謎團,解開這個謎團,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廣的迷障。
「成功」是一個讓人愛恨交織的字眼,無數人為了所謂的成功變成了他們原本討厭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堅持做你所喜歡的自己,你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對剛打開本書,準備尋找更好的生活、成長和改變方法的你來說,應該已經發現,這七個面向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交錯、交織,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分割的,它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解讀、不同的路徑以及不同的期待。
在對每一個主題的討論中,我也儘量呈現出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視角,也就是說,在三稜鏡之中還嵌入了另一面三稜鏡,在不同的折射光路徑之上還折射出不同的光路徑,我想,這便是我們五光十色的人生吧。
我是一個思考者,我思考著如何才能獲得一種豐盈、獨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擺脫內心的禁錮,用更勇敢、更開闊的方式去生活。
我推崇當代思想家蘇珊.桑塔格的生活方式,她說她會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我也明白,在這個過程中,實踐、表達和思考一樣都占據著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寫一本書,就是能同時承載三者的理想行動。
我希望在這本書裡,展現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未曾看到又殊為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開始一點點撬動你頭腦中某些堅固或者凝結已久的結構,使它們開始鬆動,並發生新的可能性。
如果這樣,那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一章 時間之尺一、活在「全部的現在」時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每天擁有的時間相同,對待時間的方式卻千差萬別。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學會正確地對待時間,首先要反思自己現有的模式,把「自我與時間」當作一個課題。對這個課題如果缺少了探索和分析,便會一直陷在一個有缺陷的模式中而毫無察覺。無怪乎有些人對時間的使用是茫然無措的,他們有充分的閒暇,卻不知道該幹什麼,常無所事事;還有些人面對時間的態度是焦灼的,他們只爭朝夕,不敢停下來,生活過成了一連串密集而無法停歇的鼓點;有些人感覺時間完全不在掌控之中,他們想有所行動,卻覺得被捆住了手腳,眼睜睜看著時光流逝;還有些人對待時間很隨性,興致來時快馬加鞭,興致一沒就鬆垮懶散、一拖再拖……這樣對待時間的方式都有問題,一個人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時間使用管理上所存在的問題,才有可能加以改進。此外我們還要去想,那些很厲害的人是怎麼對待時間的? ▍跟孩子學習「鄭重」的態度對於時間如何使用的問題,近代儒學大家梁漱溟先生曾以兩字作答:「鄭重。」梁漱溟十四歲時開始「好用心思」,有了奮力讀書、鑽研學問的自覺,他帶著多病之軀,日日讀書不敢懈怠,終於自學成才,二十四歲時以中學學歷登上北京大學的講壇,便是對於「鄭重」態度身體力行的示範。鄭重是一種「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的態度,認真聚焦於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地投入。鄭重的態度並不難求,其實我們在小時候就已經會鄭重行事了。有人會問,小孩子哪來的「鄭重」?如果你抱著欣賞的態度,認真觀察過孩子們堆積木、玩遊戲、畫畫這些事,大概不會懷疑這一點。比如我兒子玩汽車時,那可真是一絲不苟,他喜歡把十幾輛小汽車沿著桌子的四邊依次排開,一輛、一輛首尾相接,排得筆直。如果有輛車被碰歪了,就要立刻一分不差地復原,容不下一點偏差。哪怕跟我聊天,他有時也會很認真,特別是在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的時候,什麼「恐龍要不要上學」啊,什麼「火車有沒有後照鏡」啊,很多問題一問出來就把我逗樂了。可是我看他的神情中並沒有半點嬉皮笑臉的意思,反而是眉頭鎖著,像是在沉思,他的表情好似在說:「別笑,我可是在學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