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
我愛她,真的愛。
但若要說我心中沒有一丁點對她的恨,那我就是在說謊。
★橫掃全球9項大獎,諾貝爾文學獎熱議人選
★《華爾街日報》年度最佳選書
★《紐約時報》暢銷榜、《獨立報》外國小說獎決選
吳明益/專文推薦
江佩津、朱嘉漢、吳曉樂、李桐豪、言叔夏、郝譽翔、高翊峰、
張亦絢、陳栢青、盛浩偉、湖南蟲、盧郁佳、廖偉棠、顏擇雅
──齊聲讚譽
繼以文學埋葬父親,克瑙斯高揭露自己戀情最深處的情感。
有純潔無瑕的愛情嗎?在與琳達經歷過半年的瘋狂熱戀的日子後,爭執開始浮現。種種日常生活的摩擦,對獨處的渴望、對行動受宰制的不滿,內疚與忿懑揪扯,那累積起來的情緒啃噬著他的心。
「在斯德哥爾摩,僅僅過了半年多一點,一切都不同了。我的心裡充滿了怨恨。戀愛引起的恐懼如此強烈,讓我想要離開,卻又做不到。......我太軟弱了,我愛她。」
「這是無情的美麗。」──挪威《Aftenposten》報
寫作前,當克瑙斯高詢問妻子琳達是否可以將她寫入書中,她只回答了:「別讓我感到無聊。」而當一次長途旅行時,他將完成的手稿交給了妻子,她讀完後喊了他三次。第一次她說,她覺得還行,但她不怎麼喜歡。第二次她告訴他,他們之間恐怕不會再有任何的浪漫可言。第三次,她喊了他一聲後隨即哭了出來。
「有時我認為,自己像是與魔鬼做了一次交易。」
──
《我的奮鬥》為2009-2011間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
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得獎紀錄
2009年 獲得挪威文學界最高榮譽──布拉哥文學獎
2009年 挪威文學評論獎
2009年 挪威NRK P2聽眾獎第一名
2010年 榮獲具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2010年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長名單
2012年 美國《Believer》年度最佳圖書獎
2013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2013年 《衛報》十大最佳長篇小說
2013年 《紐約客》年度好書
2014年 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
2014年 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由唐‧巴特利特從挪威語譯為英語)
2014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短名單
2015年 榮獲德國《世界報》文學獎
2015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2015年 《我的奮鬥》改編為瑞典語劇本,並首次於斯德哥爾摩進行公演。
2017年 榮獲以色列耶路撒冷獎
2019年 榮獲瑞典科學院北歐獎
名人推薦
江佩津、朱嘉漢、吳曉樂、李桐豪、言叔夏、郝譽翔、高翊峰、張亦絢、陳栢青、盛浩偉、湖南蟲、盧郁佳、廖偉棠、顏擇雅
好評推薦
「這呈現出了一種令人痛苦的親密感,這種親密感超越了個人,使得克瑙斯高能夠追尋他更宏遠的藝術理想,他的日常喜悅以及疑慮,竟異常地熟悉。」──《Time Out New York》
「這是無情的美麗。」──挪威《Aftenposten》
「這史詩般的探索只是前一部分,疲憊不堪的讀者能夠在這裡找回生活。」──《獨立報》
「我不能停下來,我想停下來。我停不下來,只要再一頁就好……我就會去煮晚餐,只要再一頁……」 ──瑞典西博滕報
「有些書在美學上過於強勁,以至於具有革命性,克瑙斯高寫的書就是其中之一。」──《巴黎評論》
「這本書探討了那些積累於生活中的無盡謎團......克瑙斯高的敘事樸實而謹慎,有時可能漫不經心,但那些他從來不寫。他的核心是美與恐怖皆在真實的生活下共存。他是一位英雄,偉大來自於拋棄了既有的文學典範,他是一位皇帝,赤裸卻輝煌無度,比不過穿上了任何一種華麗的服飾。」──強納森‧列瑟,《衛報》、《布魯克林孤兒》作者
「我的奮鬥是一部驚人的創作,克瑙斯高發明了一個怪異、善感、殘忍、溫和、虛假、謙遜、自私、聰明與平庸的男人,名為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他的生活每分每秒地被記錄著。」──理查.費納根,澳洲《世紀報》、《行過地獄之路》作者
「克瑙斯高擺脫了那些文學花招,突破了語言,引爆了技巧。他的誠實與睿智在當代絕屬稀少。第二部之所以成功捉住了讀者的心,是因為克瑙斯高對理想充滿熱情,而非是只位狡猾的抱怨者。他想要創作偉大的藝術,想要與當代布爾喬亞的協調與同質性相抗衡。」──詹姆斯·伍德
「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學事業。」──《衛報》
「……形式自由,充滿恐懼,描述密集……自易卜生以來,挪威最偉大的文學巨星。」──《新政治家》
「《我的奮鬥》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文學成就。」──《每日快報》
「《我的奮鬥》出乎意料地引人入勝,細節與親密感交織,製造了住進了另一個人腦中的錯覺......《我的奮鬥》是值得的奮鬥的。」──GQ
「隨著他每一本書被翻譯成英文,克瑙斯高也鞏固著他在當代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英國《觀察者日報》
「就像《追憶似水年華》一樣,克瑙斯高的文字有著普魯斯特風格,且他的作品是延展成一系列,這應象徵著是一次文學大事件,在我們的一生中可能不會再出現。 與二十一世紀幾乎所有其他的藝術品都不一樣,克瑙斯高的那本巨著是一項持續不斷的文化活動,我們有幸得以品嚐。」──傑森·戴蒙德,紐約文化雜誌《絕版》
「在普魯斯特和樹林之間。像花崗岩精確而有力。比真實更真實。」──義大利《共和國報》
「就像脖上的繩子,刀子刺在心裡。這本書充滿了魔法。整個世界是敞開的……克瑙斯高的地位將來堪比亨里克·易卜生,以及克努特·漢森。──丹麥《Kristeligt日報》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卡爾‧奧韋能夠充分展現自己並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如今這一能力是很少見的。書寫每個細節的時候,他並不顯虛榮及華麗,彷彿寫作與生活是同時發生的。這裡不會有讓你太過震驚的事件,然而,你會完全沉浸於其中。你是和他一起生活。」──查蒂‧史密斯,《紐約時報》評論
「我很確信這部作品的成功不僅反應在銷售上──光是挪威就占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還成為了老年人會在地鐵上讀的,每個新生們都必須預訂、擺在架子上的那種書,走到洗衣房裡,你甚至可以聽見還有房客在那裡討論。」──《The New Inquiry》
「日常生活變得令人著迷……納斯加德和他的翻譯巴特利特(Bartlett)創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從不迴避人類的細節。」──《哈佛評論》
作者簡介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被譽為「挪威的普魯斯特」。1968年生於奧斯陸。1998年,以首部小說《出離世界》(Ute av verden)獲得挪威文學評論獎。2004年,以第二部小說《萬物皆有時》(En tid for alt)獲得北歐文學獎提名,及國際都柏林文學獎提名。2009年至2011年間,克瑙斯高出版了六部半自傳體小說《我的奮鬥》(Min Kamp),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此系列完成後,隨即獲得挪威文學界最高榮譽──布拉哥文學獎。2015年9月,更獲得了德國《世界報》文學獎。如今《我的奮鬥》系列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近年著有《四季四重奏》(暫譯,Årstid encyklopedien)四部曲。
譯者簡介
康慨
1970年於內蒙古,現居北京,作家和翻譯家。
自1999年起,他為《中華讀書報》工作,任編輯和記者,並為中國和歐洲多家著名的報刊撰寫書評及文化評論。
作為譯者,他已出版的書包括大衛‧薩克斯的《偉大的字母:從A-Z,字母表的輝煌歷史》、卡勒德‧胡賽尼的小說《遠山的回音》和湯姆‧拉赫曼的《我們不完美》。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夏天已經很長,此時仍然沒有結束。六月二十六日,我完成了這部小說的第一部,此後一個多月, 幼稚園放假了,我們將萬妮婭和海蒂接回家,日子變得更加忙碌。我從來不明白假日有什麼意義,從來感覺不到對假日的需要,總是一心想做更多的工作。可如果我非得如此,那就如此吧。我們本來計畫頭一個星期到木屋裡過,那是去年秋天琳達讓我們買下的,一方面是為了有個寫作的地方,另一方面用於週末隱居,但是三天過後我們就待不下去,回了城裡。把三個小孩和兩個大人放進一個很小的空間,前後左右都是人,除了收拾收拾花園,修剪一下草坪,也就沒什麼事情好幹了,這未必是個好主意,尤其是出發之前氣氛就已經彆彆扭扭。我們在屋外狠狠吵過幾架,想必讓鄰居們頗為受用,而置身於幾百個精心打理的花園和那麼多半裸的老人中間,更讓我感到幽閉恐懼和焦躁易怒。孩子們很快會察覺出這種情緒並加以利用,特別是萬妮婭,她對聲音在高度和力度上的變化幾乎馬上就能做出反應,而如果變化明顯,她就開始做她知道我們最不喜歡的事,沒完沒了,最後必定導致我們大發脾氣。我們本來就憋著一肚子火,此時簡直沒有自衛的可能,只好任由大難臨頭:尖叫,咆哮,一塌糊塗。第二個星期我們租了輛車,向哥德堡外的雪恩島開去,琳達的朋友米凱拉,也是萬妮婭的教母,邀請我們去她伴侶的夏屋同住。我們問她知不知道和三個小孩住在一起是怎麼回事,問她是不是當真想讓我們過去,但她說她是當真的,她已經計畫好了,要跟孩子們一起做燒烤,帶他們去游泳,捉螃蟹,好讓我倆有時間獨處。我們接受了這番好意。我們驅車駛向雪恩島,夏屋位於南挪威般曼妙的鄉間地帶,我們停車入內,用孩子和大包小包把房子填滿。我們原本打算在那裡待上一整個星期,但三天後就把全部家當塞進車裡再度南下,米凱拉和艾瑞克明顯因此得到了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