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眼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鯨眼

作者:蓋瑞.施密特
出版社:台灣東方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01日
ISBN:978957570811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透納十二歲,是牧師的兒子,他和爸爸媽媽從波士頓搬到緬因州,可是緬因州的孩子欺生,處處給他難堪,棒球故意不讓他打到、說話帶刺,又逼他從懸崖上跳水;他嚥不下這口氣,索性離大家遠遠的。在孤單一個人的時候他遇到了馬拉加島上的黑人女孩莉莉,他和莉莉一起到島上認識當地黑人,並成了好朋友。他也常和莉莉一起在海灘練習打棒球,一起挖蛤蜊。有一次他們一起划船到外海,看到了鯨在他們近邊同遊,透納看到了鯨的眼睛,覺得它裡面似乎藏著洞悉世間的祕密;因此鯨的眼神時時在他心裡環繞。 日子久了,透納漸漸發現當地一些特權份子找他爸爸過來傳道,真正的用意其實是希望利用他爸爸的背書,把馬拉加島的黑人趕走,好讓他們發展觀光事業。透納眼看著島上的好朋友一個個被驅逐出境,心生不忍,要想將自己受贈自一位老太太那兒的房子,送給莉莉,卻被當地人制止,最後莉莉甚至被送往精神病院,死在院中,而他爸爸也因為要保護他,和一名當地警官拉扯而摔下懸崖。他爸爸落海前的眼睛讓他想起鯨眼洞悉一切的眼睛。 特權份子騙了居民的錢,捲款潛逃後,當地人因有了覺悟而接納透納和透納的媽媽。透納也和當年找他麻煩的孩子成了朋友。每當他覺得寂寞,他就會划船到外海找鯨,看看牠們清澈的眼。
【獎項】:
★獲2005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
★獲2004年學校圖書館雜誌年度好書
★獲2005年ALA年度好書
【書評】:
  ★全書為哀愁所籠罩,但仍有不少歡笑。作者以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為背景,架構出這個故事,筆風揉合著感性與生動的想像力,角色都很完整並且突出,使人讀後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學校圖書館雜誌 康妮.泰若.朋斯
  ★作者把一個關於友情與少年成長的故事,與一段史實交錯編織,成為此書。富有詩意的海岸寫景,白描而寫實的人物鋪陳,悲劇性的強烈高潮,使這個虛實交錯的故事彷彿繚繞在空中久久不去。 書單雜誌特寫書評 海瑟.羅克曼
  ★作者用特殊的筆法,為讀者描繪出一片極為壯麗的海岸風景,也描繪出一群小鎮居民的惡行。作者以一九一二年的一段史實為故事基礎,傳達出黑白種族問題中的希望與絕望。兒童文學雜誌 芭芭拉.卓西

導讀
  逃走,還是留下來? 鄧美玲(上善人文基金會執行長) 剛開始,你會以為那是透納自己的問題。他來到一個新環境,格格不入,每一件事情都不順利,每一個人都不友善。然後他遠離眾人,躲到海邊,遇到一個黑人女孩。他們相處得很好。可是,那個社會是容不下黑人的。故事很好看,有時候讓你邊看邊笑,有時候讓你揪著心,痛到了極點。我一路看一路想:國小五、六年級,或者國中階段的孩子,若老師父母想用這本書做閱讀引導,可以從哪些角度,帶孩子學習面對自己跟群體的衝突?越到後面,你漸漸會發現,那不是透納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然而,掩卷之後,在遺憾與傷痛之餘,又忍不住想:這一切難道無法改變嗎?那群讓透納一開始就不斷出糗的新朋友,其實並不算太壞,但透納躲開他們了,這一躲,就把自己推到黑人女孩莉莉?葛里芬身邊,並且把自己全家的命運,跟她、以及她的社群綁在一起。如果可以重來,透納可不可以選擇另一種作法?比方說,他就耐著性子去跟討厭鬼威利斯討教怎麼打棒球,或者不要輕易被別人的嘲笑逼退,壯起膽子,好好學習跳水。如果他先跟威利斯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再讓他們也一起到莉莉的馬拉加島上,讓他們也有機會看到另一種世界,如此,有沒有機會改變馬拉加島和莉莉的命運呢?連莉莉都再三說透納「總是看不清楚狀況」,所以他才會違逆整個社區的意願,堅持要把卡柏婆婆送給他的房子,轉送給莉莉。此舉挑起鄰居們愚昧的怒火,不但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也間接讓莉莉被強制送到瘋人院,最後死在那裡。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衝突,雖然沒那麼嚴重,但模式相同,而且天天都在發生。大概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國中階段則越演越烈。一群好朋友起鬨,慫恿我去我不想去、也不該去的地方,怎麼辦?好朋友聯合起來抵制一個人,我要不要附和?在群體生活當中,我的個性、我的領域受到侵犯、挑釁,我該怎麼辦?在改變自己、適應環境,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持原則;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有沒有調和、轉進的灰色地帶可供選擇? 透納的選擇看似無奈,其實是魯莽的,他那單純的正義感,固然可以用來激勵孩子對善的堅持,但作為教育,我們要不要為孩子指出其他的可能?讓孩子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範例,學會審度時勢、分析判斷,並做出智慧的選擇;否則,用滿腔熱血的正義感來影響孩子,孩子不是被教育成暴虎馮河的書呆子,就是成為徹底嘲笑、甚至是操弄道德正義的投機份子。我常覺得,雖然所有大人都是從小孩子長大過來的,但絕大多數的大人似乎都忘記了孩子也有的困擾,和各種細膩的心思。因此,我們的教育充滿了教條式的、簡化了實踐過程的道德訓示。我們以為給孩子一種說法,孩子就可以當作抵擋千軍萬馬的盾牌,迎向變動不羈的人生風雨。其實,這就是品格教育面臨的問題。上善人文基金會的「經典教育」工作計畫,想透過適當的引導,讓孩子體會:在高懸的價值理想裡面,有其豐富多元的,必須透過實踐才能體會的層次;東方出版社又何嘗不是期望透過精良的小說,從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組成結構卻有著相同的喜怒哀樂中,給孩子更多的反思空間?因此,所有的價值觀是我自己透過生命實踐而緩慢建立起來的。我們之所以要誦讀經典,是為了跟異時代的聖賢哲人對話,以拉高我們的生命視野,並不是把聖賢當作膜拜的對象、把經典當作口頭禪;我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想藉別人的故事,拓展我們的思路,並以理性的眼,來處理自身的事。於是,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帶著我們經歷一次人生,像棋盤推演一樣,一個故事、一場棋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演練,回到真實人生,我們跟孩子都可以成竹在胸了。不然,讀這麼多故事,倘若只供消遣殺時間,不太可惜了嗎?不過,我的建議純屬建議,倘若被太過認真的爸爸媽媽執以為是,那又危害甚大,讀故事就讀故事,幹麼想那麼多!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