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 | 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 2024年11月

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

作者:陳中勳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29日
ISBN:978986831952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為什麼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甚至村上春樹的筆下都曾出現過輪廓和亞洲人大不相同的角色?
  為什麼台北德惠街、台中五權路、台南中正路、高雄五福四路附近會有許多寫著英文的酒吧?
  一段不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歷史,連學術研究都難以觸及的人物和史料,第一次有系統整理出版。

  在冷戰期間,曾有相當數量的美軍因為戰略而被派駐到東亞各國,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越南等地,其中台灣因為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當局的協定,不只有駐軍,每隔一段時日,也會有各地的大兵來此度假。

  環繞在美軍基地周遭,許多工作。應運而生,有機構的行政職、美軍福利社的服務人員,更多的是酒吧等聲色娛樂場所的小姐們。她們有的和美軍談起戀愛,有的當作工作從各方面照顧起居,也有比較悲慘的強暴案件,這些不同的異性互動讓一個個混血兒陸續出生。

  但是孩子出生之後,通常就是母親辛苦的開始。美國父親會將母子接去同住的是少之又少,多的是假期結束或輪調離開,從此一輩子杳無音訊。沒有太多謀生手段的單親母親,許多只能將孩子交給娘家甚至育幼院收養,而混血兒在成長過程中也常因為外表和缺少父母而遭受歧視,過著辛苦的日子。

  作者陳中勳因為深入專職立案與輔導混血兒的跨國機構,才得以接觸到這群長期被社會消音的家庭。他爬梳數百份文件,不只歸納出一落落詳實的統計,讓面目模糊的家庭狀況得以獲得關注和認識,更重要的是,從這大量文獻中看見的人生故事,辛酸、依戀、絕望與希望都是如此真誠。

  透過這本獲得論文寫作獎的書籍,我們將會認識和面對這段失落的歷史,學會承認傷痛、予以補償,並從中看見在全球情勢之下台灣的遭遇與處境,認清自己的位置,避免同樣的狀況再次發生。

真心推薦

  尤英夫|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董事長
  侯季然|《書店裡的影像詩》、《民歌四十年》導演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暨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管仁健|《外省新頭殼》作者、文史工作者
  劉紀蕙|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作者簡介

陳中勳

  一九九○年出生於台北三重,時常被誤認為是原住民的胖文青。畢業於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研究興趣涵蓋哪裡有好吃的早餐店以及如何超克體脂肪。曾任職眷村打雜園丁與募資平台帶風向小編,人生夢想是往歷史學家的路上邁進,挖掘更多亞洲敘事或麥兜故事。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尋人啟事
混血兒的身與影
從《人間》到《恐怖份子》
追尋混血兒、追尋台灣母親、追尋美軍

四個混血兒的家庭史:Nancy, Tony, Elddy, Michael
Nancy:《人間》三十年的後續
Tony:闊別四十年的尋父之旅
Elddy:美軍父親,日本母親
Michael:達觀村與卓蘭鎮的小黑
生命歷程之重

過去與過不去的身與影:美軍、 台灣情人與混血兒的面貌
尋找混血兒
賽珍珠基金會台灣分會
父與母,扣連混血兒的那些移動與變遷
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母子的噤聲和失語

追尋起源:混血兒的誕生與美軍的台灣假期
降生與死滅:被台美關係左右命運的人們
緊緊交纏的數字:渡假計畫編年史

尾聲:亞美混血兒,亞細亞的孤兒

四個混血兒的家庭史:Nancy, Tony, Elddy, Michael 我的身世特殊,在成長的過程中受了不少委屈;不過也因為如此,我比別人更加倍努力。我想,這個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有著相同的身世。我們這種孩子,先天上就與別人不同,想要去除這塊永遠的標記,實在不易,可是我卻走過來了。──前籃球國手鄭志龍 看到父親的那一刻,我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所有先前在腦海裡演練過的畫面,早忘得一乾二淨,看著父親同樣哭紅的雙眼,我轉而心疼起來。這時,我似乎感覺到這麼些年,或許他心裡也不好過。——藝人賴佩霞 Nancy:《人間》三十年的後續 我和南西約在行天宮附近的咖啡店。她說之所以選在行天宮碰面,是因為她只需要搭上一班公車就可以回到位於新店總站附近的住家。她還記得有一次在行天宮拜拜完,提著裝滿供品的紅色塑膠袋刷卡上車,司機看見她,指了指外面的行天宮說:「妳來這裡拜拜?妳們不是都信基督教嗎?」這句問候不經意地流露出一般台灣人對於「外國人」的既定印象,也讓南西察覺長久以來的通勤使得司機老早就認得她。 南西的體格豐滿,棕色偏黑的皮膚以及一臉不太容易分辨出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的面孔,擠身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也顯得相當突出。她笑著說像她這樣的人,一點壞事都做不得,因為所有看過她的人都不會輕易忘記她。 南西並不是她真正的英文名字,而是《人間》的記者幫她取的化名,不過南西卻也因為《人間》意外有了英文名字。三十年前,就在《人間》創刊號的中美混血兒報導刊登不久,一群在台灣學習中文、從事英語教學的黑人團體,從雜誌上得知賽珍珠基金會的事情,進一步邀請南西加入他們。 南西第一次前往聚會時,團體裡的熱心人士詢問她怎麼稱呼,不過當時就讀高中三年級的南西其實還沒有英文名字。他們想一想之後,決定從南西的中文名字諧音取了一個F開頭的暱稱。只是如今她再度受訪,依舊希望自己的身分完全保密,所以我繼續沿用《人間》的化名稱呼她南西。


相關書籍